風評:不算超越的超越,日德GDP名次互換

日本政府公布去年第4季與全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數字,確認去年德國以名目GDP估計的經濟規模超越日本,日本失去全球第3大經濟體的寶座,日本內部「痛惜,檢討,憂心」的聲音不斷。

不過,實事求是論,這個「超越」,應該是一次「不算超越的超越」,是否能持久可再觀察。

日本內閣府15日公布,日本去年名目GDP成長5.7%至591.48兆日圓,以去年平均匯率計算約為4.2兆美元;而德國去年名目GDP成長6.3%到4.12兆歐元,以去年平均匯率計算約為4.5兆美元。因此以名目GDP計,德國的經濟規模去年超越日本,號稱是「55年來頭一遭」。

雖然對此結果,去年國內外都早有預測,但實際數字出來確定後,日本國內對此反應還是不小。有學者認為從全球第3大經濟體淪為第4,「反映日本地位減弱,可能使日本在國際舞台的話語權降低」;此外,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的差距持續縮小,印度名目GDP將在未來幾年超越日本。日前也有日媒憂心的提出日本是否成為「廢柴國家」?

日本經濟的未來確實有值得憂心之處,只是單以這次被德國超越而言,這應該算是一次「不算超越的超越」,原因與關鍵詞在:名目GDP、匯率變動。

德國經濟規模以4.5兆美元超越日本的4.2兆美元,這個數字是名目GDP,即未考慮、與扣除通膨因素前的數字,當一國通膨較高時,因為物價都上漲所以計算的名目GDP會更高,而德國去年通膨為5.9%,日本通膨為3.8%,因此德國的名目GDP數字「灌水」的成份高於日本。

這種情況類似近日媒體都在報導的「中國名目GDP成長率46年來首次低於日本」,因為2023年日本實質GDP年增1.9%,名目GDP成長5.7%,中國則是名目GDP成長4.6%、實質GDP成長5.2%,因此名目GDP成長率上日本超越中國了。真正關鍵是:日本有通膨、中國有通縮。

不過即使最後拿實質GDP來比較,去年德國的經濟規模還是超越了日本,因為日本敗在一個更關鍵的因素上:匯率變化。

國際上無論是比較各國的經濟規模、平均國民所得高低、貿易額大小時,一定要先把所有數字換算成同樣幣值,才能進行比較,毫無懸念,一定是換算成美元作比較,因此匯率的變化,有時會比實際的成長率高低更具關鍵。日本被德國超越,匯率因素的「貢獻」居多。

回頭看2023年初時日圓兌美元匯率約為130日圓兌一美元,之後趨勢為走貶、11月時貶到約150日圓,之後才回升到141日圓左右。以平均匯率看2023年日圓貶值約7%左右,拉長看2022年與2023年,2022年1月初日圓匯率為116日圓左右,平均匯率來看2年內日圓兌美元就貶值了近25%,相較之下歐元相對平穩甚至硬挺。

如果時間拉更長來看,2012年時日本GDP規模高達6.2兆美元,算是其「歷史高點」,當年德國只有3.5兆美元。之後持續下滑,主要原因倒不是經濟衰退、萎縮,而是日圓持續貶值。2012年日圓匯率價位在80日圓左右,之後安倍上台開啟長期貶值之路,GDP也持續滑落。

因此日本經濟規模被德國超越,主因在匯率貶值多;如果日圓匯率維持在130日圓,日、德的GDP規模應該相近。日本要實現10%的成長率是絕無可能,但匯率1年升貶破10%卻非難事,如果日圓大幅升值則可望超車德國、搶回第3名寶座。畢竟,德國經濟陷停滯或低成長,不太可能靠成長率拉開與日本的差距。因此某個角度而言,德國的超越是一個「不算超越的超越」。

從二戰後的復興到80年代的攀上「日本第一」的高峰、再到90年代的泡沫經濟破滅,從而走入「失落30年」,日本經濟起伏成敗堪稱戲劇,差堪比擬的大概是阿根廷,而阿根廷又更為悲情;日本至少是進入已開發國家之林、攀上顛峰後才停滯滑落,阿根廷則是直接就卡在「中等所得陷阱」中,多次陷入國家破產的債務危機。

不過,日本經濟的長期展望確實不佳,如無意外,日本經濟規模排名只能是「江河日下」:依照IMF等機構的預測,2026年印度就會超越日本,把日本擠到第5名,之後再超越德國。高盛更長期的預測則是:到2075年,日本排名會跌到12名,被許多現在的開發中國家超越,關鍵因素之一是人口的減少。對那些已進入人口衰退的國家、包括台灣、中國、韓國等,應該有所警惕與借鏡。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