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含蓄的示警─談張忠謀「很反對5+2產業政策」

上周,在交大EMBA慶祝20周年慶中的演講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我是很反對5+2產業的」;而對政府提供提供完善的土地、水、電、環保、法令等基礎設施,他認為「是政府的責任」。相較過去的發言,張忠謀這次顯然已是「含蓄的示警」。

張忠謀在演講中表示,經濟與產業成長,是企業的責任,政府把基礎做好即可;並不是企業不需要政府幫助,而是希望政府將焦點放在像是土地、水、電、環保、法令等基礎建設上就好。至於政府引導產業政策,對民間要做什麼產業,張忠謀認為「最好都不要管」,政府最好不要介入太多,他明白表示:「我是很反對5+2產業的」。

他還特別提到20年前李登輝的例子。他說, 1997年時竹科常常跳電,影響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的生產與產業發展,有一次他遇到當時的總統李登輝,當面向他反映跳電問題,李登輝隨即允諾改善,並回應說這是政府的工作與責任,令他印象相當深刻,也感到開心,「因為領導者很清楚,什麼是政府的責任」。

在此之前對蔡政府的產業政策,張忠謀的發言相當「隱諱」;去年10月一場工商早餐會中,張忠謀曾對蔡政府的產業政策有一番「品評」。他說,政府經濟主軸是「創新、就業、分配」,但他認為新政府經濟政策不能沒有成長,因為沒有成長就沒有就業;此外,他也呼籲政府在發展5+2產業政策時,不要忘記既有產業的重要性,因為如果5+2產業發展起來,若是以既有產業為代價,恐怕無法彌補其損失。

至於對國內的缺電問題,張忠謀除了在2015年底,當面向馬英九表達對未來缺電的憂心外,新政府上台後他就不再明說了。反而在去年股東會後,媒體詢問能源問題時回答:「現在我們還沒有到(缺電)危機啦。蔡總統跟林院長,都是滿有能力,而且滿有見地的人,我是有信心,他們會把這個事情做好了,能源政策做好了。」今年碰上台積電三奈米新廠是否外移時,回答也是「相信政府在企業最重視水電、土地問題會加以解決」。

顯然張忠謀話講得較過去直白、強烈,逼得行政院馬上出面說明。

對張忠謀反對5+2產業政策,業界的反應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反對者主要認為張忠謀是站在大企業立場講話,新創與中小企業仍非常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更何況,台積電當年也算是政府產業政策支持。不過,張忠謀的看法,恐怕是更接近目前的主流思潮。

政府訂定產業政策以促進特定產業發展,並藉此帶動經濟發展,普遍被認為是當年日本及四小龍得以創造經濟起飛奇蹟的重要因素;近數十年則是中國明確的以政府力量支持、產業政策挹注,讓產業與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台灣還適合這種產業政策嗎?政府產業政策某個程度上是由政府「挑選優勝者」,而不是由民間企業,透過經濟與市場的競爭法則產生優勝者,其可能引發的問題,一個是政府挑選錯誤、浪費資源,原先期待的明星產業變成「慘業」,過去台灣就有不少類似案例。還有一個問題是「尋租者」因此產生,利用人脈關係得到政府挹注,但卻未能真正經營出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企業,現階段5+2產業政策中的國防工業與綠能產業,隱然就有此現象出現。

開發中國家在經濟發展初,因民間力量小、資源有限,而由政府以產業政策輔導,挑選優勝者,似乎有不得不然之處;但待經濟發展至較高程度、民間力量強後,產業政策其實已是可有可無。包括日本與其它小龍們,已經不時興產業政策這套了;甚至連中國,幾年前都曾為了產業政策的必要性而引發一場大辯論。

台灣從扁政府的2兆雙星、後期獨尊生技產業、馬政府初期的八大新興產業、再到現在的5+2產業政策,台灣的經濟與投資其實是一路往下走,產業政策是否真是有效的萬靈丹,恐怕需再斟酌。而有別於過去「誘導式」的產業政策,蔡政府的5+2產業,挹注更多政府資源在內,這種作法的優點是短期易見效,錢下去了總會有效果出來;缺點是未經過市場競逐篩選,一旦政府資源抽走,可能會發現毫無競爭力而導致浪費。

至於缺電風險,經歷過815大停電後再辯駁是否缺電已無意義。但張忠謀那句對李登輝的肯定:令他印象深刻,也感到開心,「因為領導者很清楚,什麼是政府的責任」;對比蔡政府說要「協助台積電解決問題」,卻又難解缺電之危,這些話是有著含蓄的示警作用吧!

如果蔡政府真重視張忠謀的這番話,國發會、經濟部是有必要對5+2產業政策重新審視,不是找個行政院發言人出來,牛頭不對馬嘴的亂扯說大家「最後目標是一致」。而更大的力氣應放在整體投資環境的改善,從修改不合時宜法令、解決「五缺」問題(最嚴重者當然是缺電問題)、到突破經貿邊緣化等。整體投資環境後,其實產業政策已如雞肋,既無必要亦難有作用;個別產業是生是死角、該旺該衰,就由業者各自努力,交給市場決定吧!

張忠謀含蓄的示警,蔡政府有感乎?


相關報導
反對發展5+2產業 張忠謀:基礎設施是政府的責任
富比世百大商業思想家 唯一半導體企業張忠謀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