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國營事業領好領滿、納稅人剝3層皮

經濟部與國營事業,本周一起為全國上了一堂課,告訴大家什麼叫作:上下交相賊。這讓眾國營事業的年終獎金,即使虧損數千億元,還是能「領好領滿」,經濟部換來各單位與員工的政治支持與服從。至於倒楣的納稅人,則是剝3層皮、金山銀山繼續送出,供養這些官員、國營事業。

經濟部近日核定台電、中油、台水與台糖等4大國營事業去年度工作考成,4家全部為甲等,因此年終獎金都可領到4.4個月。這個結果「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4家國營事業中,3家虧損,而且其中的油電不是一般的虧損,台電虧損達1985億元,累計虧損3820億元,中油去年虧損180億元、累計虧損318億元。

既為事業單位,財務表現、盈虧數字應該是主要考核點,但油電水公司如此這般虧損還得到甲等,年終獎金領好領滿,當然是意外。

但也可說「不意外」,因為早有先例在前,2022年台電虧損2675億元,中油虧損1862億元,結果工作考成等第同樣都被核為甲等,年終獎金可領到4.4個月、領好領滿,既有前例在前,那就這樣吧,皆大歡喜─除了倒楣的納稅人之外。

經濟部給出的理由是:油電公司虧損是因配合政策,為了穩定物價吸收燃料等成本上漲壓力,與實際經營績效無關,如果反推回去油電公司是賺錢。水公司則是因進行2項需要大筆投資的計劃而虧損,因此給予加分成為甲等。

這些理由似是而非、不通之極。國營事業既然都是事業單位,財務面表現一定是第一優先指標,因為經營結果是賺是賠,其實就是一個綜合性成果的呈現;油電公司虧損就是虧損、就是沒資格列為甲等。如果說原因是配合政策所致,油電公司也不必覺得委屈,因為國營事業其實已享有許多保障與利益。

沒道理說賺錢時想當然耳領滿4.4個月,賠錢時又要找來理由「非戰之罪」、一樣要領滿4.4個月。而且,不要忘記,公司發放年終獎金的「初衷」,其實是公司賺錢、拿出一部份獎勵員工。那種虧損數千億,猶可把年終獎金領到最高額的事,也只有國營事業才幹得出來。

再深入看,經濟部如此「仁厚」,找出理由讓鉅額虧損的油電公司領滿4.4個月,「為己張本」的考量居多。油電虧損主因是價格凍漲、緩漲,這當然百分之百是一個錯誤政策,堪稱沒有贏家、只有輸家的政策。油電公司當然因此吞下鉅額虧損,民眾因此省下的電費極少、而且多半被大企業賺走,而且最終一定還是要漲價,所謂的節電節能亦無效果。經濟部讓油電評為甲等、領滿獎金,至少可以讓油電公司與其員工閉嘴,少嚷嚷抗議政策,大有「服從、聽話,我罩你」的味道。

從這個觀點看,這就是一個上下交相賊、各取其利的政策及作法,倒楣可憐的是納稅人,一隻牛要被剝好幾層皮─凍漲利益最大一塊流向大企業,庶民頂多得蠅頭小利,這是第1層皮;油電虧損要補黑洞,又是撥補又是增資、一去又是數千億元,這些錢,納稅人埋單,這是第2層皮;未了油電公司「領好領滿」是第3層皮。最倒楣的是:終究,凍漲無以為繼需要漲價、而且是大漲。

民進黨執政以來,以巧言、為自利而破壞行之多年法令制度之事不斷,單是公營事業體系的案例就不勝枚舉:公營事業董總等高層原有68歲的年齡限制,但蔡政府任內把此規定破壞殆盡、任命多位高齡70歲者擔任董事長,或為酬庸、或為安排自己人。

公營事業與其子孫公司高層任命應有專業考量,但過去幾年出現更多「政治任命」,連地方政客都能擔任金融機構負責人,結果是把金融公司當自家企業,從子女到小三再到親朋好友紛紛進駐或承攬業務、貸款。

現在又以巧言大開「善門」,虧損數千億元的企業猶能評為甲等、員工獎金領好領滿、皆大歡喜,倒楣的是納稅人,要被剝4層皮。除了鉅額虧損,近年全台跳電、停電事件不斷,如此猶能掙得甲等,考核根本形同虛設,未來不如乾脆「回歸」公務體系規定領固定年終吧。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19年零股利小股東超怒!台電承諾7月提報買回民股3方案
環團揭 台灣進口俄煤 成全球第5大
野柳昨晚突停電 台電:其他單位纜線燒損配合停電搶修
麥寮電廠延役 按合約行事至明年止
台電去年虧損近2000億、累積虧損3826億 喊要拚損益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