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林規賴不隨─公務員調薪3%,政治壓倒專業

賴清德接行政院長一周,推翻林全任內公務員不調薪的決定,明年起為軍公教調薪3%,國庫每年增加200億元的支出。賴清德這個決定雖然可被接受,但相較林全,還是政治考量壓倒財政專業。

公務員上回調薪是在2011年,至今已6年,在此之前分別是2001年、2005年調過薪;這段時間,民間平均薪資雖然仍陷低薪困境,甚至看實質薪資還繼續倒退到17年前,但至少名目薪資是有成長。以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平均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的數字來看,2011年是36689元,今年的數字是39733元,增加8.3%。而如果考慮這6年來物價的上漲(雖然算是微幅,但畢竟是上漲),公務員的實質薪資其實是減少了。

至於以政府財政情況來看,中央政府債務餘額從2011年的4.7兆增加到今年的5.5兆,總量是增加了;但以債務餘額與GDP的比例來看,2011年是33.19%隔年攀高到34.02%,但接著就下降,今年是31.69%。而拜3年前張盛和提出的富人稅之賜,這2年多的稅收是超徵,以此來看,政府是有幫公務員加薪的餘裕了。

此外,就政府體系的現況來看,今年通過的年改,對已退休公教而言,當然是每個月領取年金的降低,對現任公務員而言,雖然薪資不變,但確實是「預期收入」減少,政府體系的士氣難免受影響。這時調薪多少可收紓緩公務員「怨氣」、稍微提升士氣之效。而且,調薪總比考試院研擬的「放寬公務員兼職」規定來得好,後遺症少得多。

不過,雖然為公務員調薪算是有道理、可接受,但仍有風險。林全任內前瞻計劃預算已通過,第一期的經費就要舉債4400億元,未來債務餘額與GDP的比一定提高,政府財政空間會被壓縮;再者,蔡政府正推稅改方案,依照稅改的規劃,雖然有減少的稅收也有增加的部份,但整體而言稅收是有減少;更且未來在實際通過時,依照民主國家的「慣性」,很可能變成減稅部份照樣通過(甚至減更多),加稅部份則較難通過(或增加不如官方規劃),對政府財政而言,這也會構成風險。

蔡英文,林全(總統府)
蔡英文,林全(總統府)

前行政院長林全七月才說明公務員不調薪,賴清德就任閣揆第一箭,就宣布明年調薪3%。(總統府)

至於賴清德說希望公務員調薪帶動民間也調升,這種帶動效果不必寄望太高。早年公務員調薪被認為可作為薪資指標,帶動民間調升薪資,但現在此效果即使不是全無,也已相當變小。過去經濟成長率高、企業都處於快速成長、必須持續增加人力,有意願也有能力調薪搶人;但現在經濟成長緩、企業成長低、投資更是低迷,且政府體系的公務員與民間的徵人,已逐漸變成兩個關聯度降低的人力市場,民間未必有需要、也未必有能力與意願跟進調薪,跟公家單位搶人。

而公務員調薪對民間消費與經濟的助益,理論上看必然會有,因為公務員家庭等於每年多200億元的收入,依照所得彈性理論,增加的所得中總會有一定比例拿去消費,透過乘數效果可對經濟有幫助,這部份有可能抵銷因年改造成預期所得減低導致的消費緊縮,至於實際效益則待實證檢驗。但相對於整體17兆台幣的GDP,綠營把這個調薪說是「對經濟的強心針」大概是過份誇張,也別太寄望了。

賴揆調公務員薪資的決策傳出後,工商團體大表肯定─這是一個「難得的肯定」;工商團體認為調3%不夠,應該調5%;他們還表示願意跟進為勞工調薪水。不過,鑑於之前8月調升基本工資時,工商團體反對的態度,這個「跟進調薪」的話還需再觀察,很可能是口惠而實不至。

較有趣的倒是為何「林規賴不隨」?不論說出的道理有多大,公務員調薪與否的決策,最終還是一個高度政治性的決定。沒有人會不知道對公務員調薪,在政府體系內可產生的「政治效益」,但林全選擇不調薪,最重要的出發點還是政府財政情況考量,算是財政專業壓過政治考量;賴清德則反其道而言,雖然不是完全違背財政專業,但至少是政治壓倒一切。

不過,在拍板決定調薪,納稅人每年要多花200億元後,賴清德該想想如何提升政府效率、改善官府(民眾眼中讓人厭惡的「衙門)」的服務品質;而在六都成形後,這幾年持續膨脹增加的政府組織與人事,讓每年政府預算中的人事支出居高不下,賴清德也該考量政府組織有多少的精簡空間。別讓納稅人每年多付200億元後,又要痛罵「白養這些衙門、官員」了。


相關報導
廖元豪觀點:不管依林或依賴,閣「揆」都姓蔡
筆震觀點:賴清德將讓蔡英文成為過渡型人物?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