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重啟服貿?柯文哲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反服貿運動十周年之際,柯文哲重啟貨貿、服貿的主張被熱議。柯P是否背叛了當年對太陽花運動的支持?他真正想訴求的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回顧太陽花運動的社會氛圍以及九年來柯文哲崛起的軌跡。

2014年太陽花運動爆發前夕,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積極運作「第三勢力」的誕生。那幾年台灣社會運動蓬勃,土地正義、軍中人權、環境生態……各種議題都能捲起巨大的社運動能;此外,兩岸經濟交往的紅利被質疑多被跨海峽政商聯盟拿走、並加深台灣內部分配不均,因此反服貿運動聲勢不小。林義雄看到這股追求社會正義、公平的社會動能,認為當藍、綠兩大黨都無法回應時,應有第三黨來滿足民眾革新求變的願望。而隨後上場的三一八抗爭正是社會求變動能在尋求突破口,這也證明了林義雄的確具有前瞻洞見。不過另一方面,林義雄沒能好好引導第三勢力發展,分裂成時代力量與社民黨,兩個黨都沒能主導社會求變動能;反而是柯文哲竄起,吸納了太陽花的能量,他創建的民眾黨日後也取代時代力量成為國會第三大黨,如今柯文哲更有望問鼎總統大位。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大阪市前市長橋下徹(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大阪市前市長橋下徹(台北市政府)

柯文哲(右)的民眾黨和橋下徹(左)的日本維新會都是右翼民粹政黨。(台北市政府)

當時林義雄期待的「第三勢力」是一個中間偏左翼的社會民主型政黨;而如今的柯P領導社民黨則是個右翼民粹型政黨。日籍資深記者野島剛把民眾黨比擬為日本維新會(之前叫維新黨)。兩個政黨都是「因批判現有政治而勢力大增的民粹主義政黨」,都有一個具有魅力的領袖當招牌。民眾黨的招牌是柯文哲,維新會現在的招牌是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兩個政黨都是從地方崛起,民眾黨從柯文哲主政的台北向全國性政黨發展,維新黨則是2010年大阪知事橋下徹組織的地方型政治團體,短短十年間發展成國會第三大黨。日本維新會還沒有能力取代自民黨組閣,但台灣民眾黨如今卻有機會藉此次總統大選取得執政權。

太陽花捧出的政治明星背離太陽花?

從柯文哲的民調數據變化趨勢可看出白色力量愈來愈茁壯。

從去年底以來,各項民調中(除了TVBS的民調之外),代表民進黨的賴清德一直穩定領先,而國民黨的侯友宜則從去年12月近四成的支持度一路下滑,原本殿後的柯文哲則一路上升,四月間侯、柯已打成平手,到了六月柯文哲已成功超車,穩居第二。依TVBS於6月18日公布的民調柯文哲甚至名列第一。

20230619-_0001_02-侯友宜(陳思明攝)+柯文哲(陳思明攝)+賴清德(蔡親傑攝)
20230619-_0001_02-侯友宜(陳思明攝)+柯文哲(陳思明攝)+賴清德(蔡親傑攝)

民調顯示,三名總統侯選人中柯文哲(中)最能吸引年輕選民。(攝影/陳思明攝、蔡親傑攝. 風傳媒合成)

國民黨很難接受民調居然落到第三,這個老大政黨的想像中,即使在野,也應該像美國共和、民主兩黨互相競逐中的某一方,或者日本1955年之後曾長期居國會第二大黨的社會黨。國民黨人沒有意識求變的民心已經揚棄了這個恐龍政黨,尤其是對年輕選民而言,而這並不能全怪罪侯友宜個人。民調中賴清德支持度維持穩定領先,這代表著侯友宜失去的支持度大多轉到柯文哲身上。在各項民調中,柯文哲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度一向領先。以6月21日最新公布的中廣.蓋洛普合作民調顯示,柯文哲在20-29歲選民中獲得46.76%支持度。蔡英文是在年輕選民簇擁下登上總統大位,顯然賴清德沒能完成承接這部分選民,讓相當比例流向柯文哲。

柯文哲是太陽花製造出來的政治明星,他的形象能滿足太陽花世代以及更年輕一代求新求變的需求,而這部分是賴清德與侯友宜欠缺的。弔詭的是,太陽花運動前後的社會氛圍是對社會民主、正義公平表達強烈的渴望,但是柯文哲「求新求變」的方向卻是朝向右翼民粹的道路前進。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他主張重啟服貿。

簡化了三一八運動的成因

就在反服貿運動十周年之際,柯文哲在他的國政白皮中提出重啟貨貿、 服貿談判。依柯文哲的說法,當初他支持太陽花運動,是反對服貿協議因黑箱通過、不符民主程序,而不是反對服貿本身。他還把責任推給民進黨政府,批評從太陽花學運到現在、民進黨執政這麼久了,《兩岸監督條例》還在立法院躺著沒通過,「明白地講,只有民進黨不想通過的法律,有民進黨不能通過的法律嗎?」

太陽花學運攻佔立法院,阻止《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定。(林瑞慶攝)
太陽花學運攻佔立法院,阻止《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定。(林瑞慶攝)

太陽花運動前後的社會氛圍是對社會民主、正義公平表達強烈的渴望。(林瑞慶攝)

柯文哲太簡化了當年太陽花運動的背景。當年國民黨立委張慶忠擔任內政委員會召集人,「半分鐘」決議把服貿協議送交院會,被批評「黑箱服貿」,進而引爆太陽花運動。但這把火會燎原,是因為前述台灣社會對於正義、公平的強烈欲求,「半分鐘」只是這些不滿積怨的破口。柯文哲卻把當時社會這股強大的不滿簡化為只是在追求審議過程的程序正義。

其實此刻中國經濟低迷,內需不振,重啟服貿對台灣的好處已大不如前,甚至飽受高失業率之苦的中國年輕人,更可能藉服貿通過湧向台灣就業市場、與台灣人競爭。更根本的問題是,從川普(Donald Trump)到拜登(Joe Biden),不論是說要與中國脫鉤或去風險,全球經貿結構已和當年談兩岸貿易協訂時大不同了,當年就擔心開放之後台灣涉及國安的電信產業遭對岸滲透,如今在「經貿即國安」的考量下,開放的限制更大、紅利更小。

兩岸和平與公平正義的辯證

柯文哲真正要的應該不是簽訂一個「 服貿」或「貨貿」協議,而是藉推動《兩岸監督條例》開啟兩岸協商之門。他要突顯的是,他想與對岸溝通、協商的意願,而且比另外兩個候選人更有能力做到這點。

柯文哲把追求社會正義的太陽花運動簡化為只是要求程序正義,他也把追求社會民主的改革運動轉向為右翼民粹政治路線。如此曲解三一八運動,是否會引發當初把柯文哲拱上政壇的太陽花世代反叛?還是太陽花世代如今更關心兩岸僵局如何打開?柯文哲開啟了一個兩岸和平與社會正義的辯證的開口,這也是其他候選人要面對的問題。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