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馬克宏的豪賭,賴清德的選擇?

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大有斬獲,妥妥地堪稱是「向右轉」。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奧運前直接宣布:解散法國議會,並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的兩輪投票。法國與我國的憲政體制同是介於總統制與內閣制之間的「雙首長制」,不僅如此,馬克宏和總統賴清德兩位政治領袖的賭徒性格,也有驚人的高度相似性。

豪賭之一:要做不做美國附庸?

首先,馬克宏與賴清德,同時具有少數總統的獨斷性。理論上,歐洲議會選舉對法國國內政治沒有直接影響,只有四成支持度的馬克宏,卻寧可冒著內閣被極右派奪走的風險,也要冒險押注,逆勢操作一場反高潮大戲。馬克宏向來自認是承襲戴高樂精神的政治菁英,他挑戰既有的傳統政黨,近年來他主張歐洲復興和「戰略自主」,憂心歐洲安全備受俄羅斯威脅,疾呼建立更強大的歐洲國防,力主歐洲絕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

同具獨斷性格的賴清德,這位民調跌破五成的少數總統,則是堅持執行務實的台獨工作,砲口向內、尋求民主內戰的「鬥雞總統」。他刻意提及、暗批前總統馬英九,指其「首戰即終戰」的提法是投降主義。賴清德所說的「民主、台灣」,其實是變形的族群意識和國族認同,也是一種區辨「我群/他群」的語言工具。賴清德發聲力挺青鳥行動的群眾,也正是典型的「部落主義」。賴清德政府的國安戰略,即寄望以美國為首的盟友,能作為台灣安全後盾,這不啻也是一場國家安全的「政治豪賭」。

<cite>賴清德政府的國安戰略,即寄望以美國為首的盟友作為台灣安全後盾,這不啻也是一場國家安全的「政治豪賭」。賴清德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訪團。(美聯社)</cite>
賴清德政府的國安戰略,即寄望以美國為首的盟友作為台灣安全後盾,這不啻也是一場國家安全的「政治豪賭」。賴清德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訪團。(美聯社)

豪賭之二:設法掙脫議會掣肘

其次,馬克宏、賴清德兩人皆面臨政治僵局,政策進入國會後寸步難行。馬克宏所領導的復興黨在國會席次僅占四成多,2023年高度重視的移民法草案,剛提交國民議會就被反對黨派提出的動議中止審議,草案形同夭折。同年,馬克宏政府推行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因考慮到國民議會中反對聲音較大,政府動用憲法相關條款授權,繞過國民議會投票,強行通過改革方案,但引起舉國大爭議,執政黨的形象也嚴重受損。

而今,馬克宏訴諸解散國會,也就是要喚起法國人對極右派成為執政黨的焦慮感。一旦國會席次再輸,他將不得不交出行政權,淪為自1958年第五共和以來的第四次「左右共治」(cohabitation)——提名國民聯盟的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這位可能成為最年輕(年僅28歲)的極右翼新總理。馬克宏採此險招,一方面是要重挫極右翼對手勒潘(Marine Le Pen)的氣焰,不要在2027年大選前以「候任總統」的嘴臉對他指手畫腳;另一方面則是想奪取議會的主導權,不願再如現在一般受議會掣肘。於是他寧可冒著提前跛腳的風險,放手一搏。

<cite>左是法國極右翼領導人勒潘(Marine Le Pen)在歐洲議會後發表演說,右是國民聯盟主席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可能成為法國最年輕(年僅28歲)的極右翼新總理。(美聯社)</cite>
左是法國極右翼領導人勒潘(Marine Le Pen)在歐洲議會後發表演說,右是國民聯盟主席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可能成為法國最年輕(年僅28歲)的極右翼新總理。(美聯社)

賴清德甫上任滿月,面臨的政治僵局更甚於馬克宏,但他吝於跟在野黨溝通,而放任民進黨炒作明年的「罷免大戰」。過去民進黨主張的國會改革法案,而今翻臉不認,當立法三讀通過,一來由行政院長提出覆議,二來擬提出釋憲案。政策牛肉大菜都還沒端出來,國會就亂成一鍋粥,陳水扁時期的憲政空轉,恐將歷史重演。

豪賭之三:愛恨右翼東西有別

第三,歐洲議會向右轉之際,也引發反極右派的群眾運動。歐洲向右轉,將造成排斥外來移民、對氣候變遷消極、貿易保護主義。英國《衛報》指出,「這場歐洲議會選舉,讓極右翼勢力歷史性地進入歐盟的權力核心,極右翼的崛起使歐盟處於身分危機之中。」因此最近整個法國有多達35萬人參加抗議遊行,而首都巴黎有5至10萬名示威者,連足球名將姆巴佩、前法國總統歐蘭德,都發聲反對極右派當政。

<cite>2024歐洲議會選舉的開票結果,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大有斬獲,妥妥地堪稱是「向右轉」。(歐洲議會官網)</cite>
2024歐洲議會選舉的開票結果,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這次歐洲議會選舉中大有斬獲,妥妥地堪稱是「向右轉」。(歐洲議會官網)

歐洲的極右派有其歷史脈絡,反觀台灣,極右派卻是從民進黨內部崛起,賴清德欽點不分區第二的立委沈伯洋,聲稱要對「第五縱隊」數十萬高風險者進行管控,又動員「黑熊學院」堂而皇之地進入校園,向孩童、學子推廣「少年防衛課」,狂賣認知作戰課程,力推台灣籠罩在無形的戰爭之中,務必要「強化敵我意識」,不啻是納粹黨希特勒黑衫軍的翻版。

惺惺相惜:硬幹性格台法呼應

「你要敢於冒險!」馬克宏常說這個口頭禪,賭上人民的理性算計,不會讓極右派掌權。然而,法國最新民調顯示,勒龐的國民聯盟支持率達34%,馬克宏領導的復興黨只有19%。有人形容,馬克宏此舉是「政治自殺」,也有人覺得此乃「苦肉計」。從這場風險極大的政治賭注,可見他的執政風格是高傲的菁英統治,不知民生疾苦,反而執著己見,硬幹到底。

<cite>總統賴清德欽點不分區第二的立委沈伯洋,聲稱要對「第五縱隊」數十萬高風險者進行管控,又動員「黑熊學院」進入校園,被視為極右派崛起。(柯承惠攝)</cite>
總統賴清德欽點不分區第二的立委沈伯洋,聲稱要對「第五縱隊」數十萬高風險者進行管控,又動員「黑熊學院」進入校園,被視為極右派崛起。(柯承惠攝)

法國雖然是總統制的國家,總統卻擁有解散國會的權力。然而,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下,總統沒有解散國會的主動權,總統只有在國會發動倒閣、要求行政院長辭職的票數過半時,才可以解散國會。這次在野黨主導的國會改革法案,賦予了許多立法院的權力,還要求總統到立法院接受質詢;有學者建議,為了權力平衡、互相制衡,修法賦予總統「國會解散權」,也許是一個打破政治僵局的方法。

馬克宏的政治豪賭,解散國會、重新選舉,終結「少數政府」的局面,改變他及其所在政黨,乃至於整體法國的命運。「解散國會」卻是落實多數統治的可能途徑,也給了賴清德面對政治僵局的借鏡。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