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與衛生】透過食育讓食安不再只靠稽查 嘉義市金門縣前進13名 宜蘭成為最大贏家!

撰文=編輯部

飲食是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做的事,因此食品的安全可以說是我們每天都需要注意的地方。而對食農教育而言,「食安與衛生」也是一個重要的面向,從讓民眾更加了解食物的取用、處理、保存,到餐廳與食品工廠的製備流程,都是食安與衛生把關的一部分,正確的飲食選擇和食品處理方式都可

以有效減少出現食源性疾病的風險,也提高業者對於食品衛生的重視,進而改善生產環境達成良性循環。

宜蘭躍升第1成為飲食最安全縣市 金門縣嘉義市逆襲13名成功上榜!

在2024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食安與衛生」面向中,《食力》新增了8項有關於食藥署聯合稽查專案的指標,來觀察各種食品的安全狀況,未列入評比的部分稽查專案是因為全部合格,所以未列入本屆指標。2024年前5名行列的縣市在稽查指標的部分大多都是零檢出的第1名成績。而身為2024年「食安與衛生」面向的最大贏家,宜蘭縣在這次在稽查專案指標中就有7項的不合格率為0%;另外在「食品衛生查驗不合格率」從2023年的0.39%下降至0.21%,第12名上升至排行第3,持續的進步讓宜蘭縣從第5名晉升4名成為冠軍。

而此次進步最大的當數金門縣和嘉義縣,分別都進步了13名的成績。從16名進步到第3名的金門縣,在「學校午餐生鮮蔬果食材農藥殘留抽驗不合格率」的項目中,從第22名進步至第10名,另外在「食品工廠與製造業食品衛生稽查率」也排名第2。

嘉義市除了在「食品衛生查驗不合格率」中有著很大的進步,從2023年的0.81%到2024年下降至0.54%,從最後一名上升8名,還有在「學校午餐生鮮蔬果食材農藥殘留抽驗不合格率」指標有著突破性的成長,在2023年來從4.2%的不合格率排名第19,到2024年的零檢出拿到該項指標的最高分,成功從谷底翻身進入榜內。

食安問題不僅出現於食材 環境衛生及人員健康也是重要環節!

從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問卷分析的資料顯示,有63.9%的家長在校園午餐議題中最關心的便是衛生及安全的把關。呼應此重要議題,「學校午餐生鮮蔬果食材農藥殘留抽驗不合格率」指標不僅列入評比更加權2。對比於2023年及2024年的不合格比例有上升的趨勢,從原本的2.96%上升至3.23%,而且在總抽查件數也相比2023年少了1775件,因此各地方政府的抽驗力度似乎有了下降的趨勢;除了在學校端展開對食材的抽驗,從源頭管理的部分能更有效的降低整體農藥水平,而指標「田間及集貨場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率」便是朔源治蔬果源頭,找尋產地中農民用藥及環境污染的情形。

但食安疑慮不會僅出現在食材上,烹飪環境、使用器具、甚至是料理人員的健康,都有可能是產生問題原因之一。因此在本屆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新增加「校園午餐自設廚房稽查專案不合格比例」來了解全國國中、小學之自設廚房現場作業環境衛生、從業人員衛生、製備流程、豬肉及其可食部位原料原產地標示等項目的不合格比率。而根據結果顯示,大多數縣市都未檢出不合格,但是台北市和新竹縣卻分別出現1和2件稽查不合格的案例。台北市案件不合格原因是因為半成品食材板豆腐中的防腐劑含量不符合規定,而新竹縣的2起案件都是因為在自設廚房內貯存逾期食品。

加強追溯追蹤 從上下游管理杜絕食安危機!

你還記得從2024年2月開始連環爆的蘇丹紅事件嗎?參雜在辣椒粉中的違法工業色素,在市面上各大商販中流竄,許多餐飲業者甚至到上游廠商告知有受到污染之後才知道自己使用的辣椒粉來源,而這些事情如果在業者有做好源頭管理,或是登入追蹤追溯系統管理上下游,或許整起事件在追查的時間就不會拖那麼長。什麼是追溯追蹤?其實就是經由登錄系統追溯產品供應來源或追蹤產品流向,業者每個月到「非追不可」系統去登錄產品的所有來源、流向及庫存等資訊,讓問題發生時能夠快速追蹤上游提供者及下游業者,做出回收、銷毀等動作。

根據《食力》2024年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截至5月的計算,發現有「確實登錄追溯追蹤之餐飲業者數量」相比於2023年雖然高出314家,可是從整體餐飲業者數量來看登錄比例,僅是從0.8%增長至1.05%,並未有明顯的成長幅度,雖說並沒有明文規定食品業者一定要做追溯追蹤的登錄,但是在食安頻發的多事之秋,做好源頭及下游廠商的管理才是讓業者能夠做好品質控管的最佳法則。

高頻率食安事件讓民眾心慌 新增稽查專案指標觀察各類食品安全!

從2024年年初開始,從蘇丹紅、小林製藥紅麴、寶林茶室等大大小小的食安問題不斷,民眾對於食品的安全及衛生問題也越來越關注,而食藥署一直以來透過與各地方衛生局辦理聯合稽查的各項專案,透過查驗、檢驗、稽查等業務來強化食品衛生安全。在2024年的「食安與衛生」面向中,新增了8項關於稽查專案相關的指標,包含「校園午餐自設廚房稽查專案不合格比例」、「豆製品製造業稽查不合格比例」、「食品中真菌毒素檢測不合格比例」、「食品中重金屬檢測不合格比例」、「禽畜水產品用藥殘留檢測不合格比例」、「市售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不合格比例」、「美食外送平台合作餐飲業者稽查不合格比例」和「特色美食餐廳稽查不合格比例」。雖然在聯合稽查專案中還有許多其他的項目,但是因為不適用或是沒有檢出不合格的原因,所以並沒有列入到指標當中,雖然稽查是政府把關的一環,但稽查要有遏止和教育效果才有意義,因此食品與餐飲業者的飲食安全教育也是食農供應鏈的一環,環環都至關重要。

【更多食育深度解析,請詳閱食力Vol.35季刊《2024食育力總體檢獨家揭曉!22縣市要補修的一堂食育課》完整指標說明請登入食力會員下載】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推廣滿意度】食農教育政策哪項最有感?7成以上民眾增加國產食材購買意願 惜食、飲食文化的感受度則較弱
中央挹注資源、地方協助串連 才能讓食農教育真正落實於民間
2024食育力城市大調查揭曉!台中市進步最多躍升10名 宜蘭、台東、花蓮、嘉義縣蟬聯4年五星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