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腸道環境碳水不可吃太少 醫:攝取種類是關鍵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日電)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國內約每半小時有1人罹患大腸癌。醫師提醒,養好腸道環境,建議碳水化合物攝取勿低於5成,但可改吃富含抗性澱粉、寡糖和膳食纖維的五穀雜糧和豆類。
大腸癌連續16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前2名。今年38歲、BMI指數27.2的科技新貴黃先生,雖然不抽菸,但平均每週會喝一次酒,近半年內體重減輕8公斤,原以為是健身有成,卻輕忽排便習慣改變;健檢照大腸鏡發現多顆腺瘤型息肉,及1顆10公分大腫瘤,經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今天在衛教記者會表示,統計機構近10年大腸內視鏡受檢者共8萬9022筆資料發現,平均每10人就有7人有息肉,息肉檢出率更由民國103年的59.07%上升到112年75.78%,且有息肉者又有18.17%為較易癌化的腺瘤型息肉;推測除檢驗技術進步,還有受民眾生活習慣變化影響。
性別差異方面,鄭乃源說明,腺瘤型息肉檢出率在男性中為21.43%,女性則為14.65%,推測可能與男性較常有飲酒、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衛福部110年資料顯示,國內癌登統計顯示,大腸癌檢出者年齡中位數為67歲,但機構在同年篩檢出的腸癌中位數則為44歲,且分析機構近10年檢出大腸癌患者,近半數不到50歲;鄭乃源認為,因多數民眾是等身體不適才就醫,因此癌登統計的平均年齡偏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加工肉類攝取過多、蔬果攝取不足、久坐不動、肥胖、抽菸和過量飲酒,都會增加大腸癌風險。遠離大腸癌風險,鄭乃源建議,要養成健康飲食習慣、保持運動、適時補充益生菌並及定期健健。
如何「養好」腸道菌叢,鄭乃源指出,除了適時補充益生菌,也要注意碳水化合物攝取。精製糖份不僅會刺激血糖上升,微生物也較難利用;糖分攝取過少,微生物又可能改利用腸道黏液生存,造成腸道對抗壞菌的能力下降。
鄭乃源建議,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仍要固守50%,但可多攝取五穀雜糧、根莖類和豆類,其富含抗性澱粉、寡糖、膳食纖維等「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有助腸道健康。(編輯:李亨山)11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