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獲得奧運獎牌的台灣人不是楊傳廣,其實是音樂家江文也
文:劉美蓮(曾任音樂課本主編)
中華民國第一面奧運獎牌得主是楊傳廣,他於1960年羅馬奧運、榮獲「十項全能」競賽銀牌。但若要說台灣人第一次取得奧運獎項,則是殖民地時代,代表日本的江文也,他不是運動員,是音樂家,且是「台灣樂壇迄今、藝術等級最高端」的作曲家。
〈台灣舞曲〉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文藝競賽時獲得佳作,這是台灣人贏得的首面奧運獎牌。
另外,當今世界有「數學界的奧林匹克」、「電腦界的奧林匹克」等等,因此,若談起「奧林匹克音樂獎」,可能被誤解為「音樂界的奧林匹克」,故須強調江文也的奧運獎牌,是源自於希臘的正宗奧林匹克。
奧運怎會有音樂競賽?沒錯,「Olympics」本就是希臘推向全世界的「體育競技」,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開始,首度納入「藝術競技」,做為「平行平等」舉辦的競賽。
藝術賽包含文學、繪畫、雕刻與音樂(只限作曲、無演奏項目)。江文也以管絃樂〈台湾舞曲〉(Formosan Dance),獲1936年柏林奧運金、銀、銅之外的「榮譽獎」,日本報紙稱其為第四名(因若稱為佳作,恐讀者誤以為有七八人獲獎)。
中華民國(在南京)參加1936年「體育競技」,未能參加「藝術競技」,日本卻是五大類組都參賽且得獎。若江文也當時是中華民國護照,人生將無奧運光環。這光環是空前絕後的「亞洲唯一Music Awards」,因為二戰後的經濟蕭條,進而有所影響。
1936年,台灣是日本殖民地,無法代表中華民國出賽,若是體育選手,背心必印「Japan」。藝術競技的「音樂組」未規定選手本人必須到柏林,但管絃樂總譜有特別規定模式。「初賽」於6月3日以「讀譜」方式進行,「複賽」則由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於6月11日現場演奏 。
1940年,奧林匹克由東京主辦。然因1937年爆發侵華戰爭,1938年7月,國際奧委會於開羅舉行會議,中國奧委會代表抗議日本侵略,破壞世界和平,違反奧林匹克精神,以致撤銷東京(夏季)、札幌(冬季)奧運會之主辦權。
1944年,原擬在義大利的克提納復辦,因戰事未歇,仍停辦。
1948年,因二戰結束後,各國忙於戰後的經濟蕭條之際,只有英國申請,且很輕易地獲得了主辦權,於倫敦舉行第14屆奧運會。本屆競賽理所當然地拒絕引發戰爭的德國、日本、義大利,參賽國家和地區達59,是創紀錄的數字。但是,藝術競賽的報名數量與品質明顯下降,成為奧林匹克藝術比賽的最後一屆,此後由「奧林匹克藝術展覽」取代。
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表演轉播,香港知名的樂評家周凡夫先生觀看節目,音樂有華人作曲家原創作品,亦有傳統的琴曲、崑曲、茉莉花、春江花月夜等,還有運動員進場不時奏出的〈金蛇狂舞〉(中共國歌作者聶耳之作品),卻獨獨未聞深具意義、華人首度在奧林匹克得獎的江文也〈台湾舞曲〉,周先生就為江先生抱不平!
2020東京奧運,日本舞蹈界於東京演出《日本三部曲》,透過在台日本教授,向筆者詢問三部曲三位作曲家之一江文也的二三事。這是1940的舞作,變成「國策」則因是皇紀2600年。殖民地二等國民江文也的地位可想而知。卻有懂日文、能讀報紙,1940在日本戰後的「中華民國國策顧問許常惠先生」在民生報撰寫酸溜溜,深恐地位不保的妒忌長文,意在在說明江文也不及他。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計畫2020年到東京演奏江文也,很困難地申請到場地「Tokyo Suntory Hall」,卻因疫情而延後,最終取消,筆者當時只能黯然發表〈東京奧運能聽到《台灣舞曲》嗎〉一文。
現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先生擔任客委會主委時,曾計劃拍攝客家人物大戲,他細讀《江文也傳》兩遍,並邀筆者相談,我說:「江文也客家成分太少,更適合文化部做成大戲。」,時間是2019年初,中華民國相關部會都在規劃2020的台日交流活動,部長們若有《江文也傳》一書者,也都有想起「台灣首次奧運獎牌(Olympics Awards)」。
延伸閱讀
肝病專家圖文解析:C肝硬化患者感染COVID-19,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3倍
【影評】《尚氣與十環傳奇》:不是滿分神作,但反派的心路歷程無疑是漫威電影前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