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器官捐贈爭議:醫療事務何以牽涉中國國家安全

設計圖片:移植用人體器官裝載箱子
香港輪候器官移植人數遠超於捐獻者數目。

過去半年時間,以一起女嬰跨境心臟移植為契機,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正加快商討跨境人體器官捐獻互助合作機制,如今這場討論又跟中國國家安全問題牽扯在一塊。

香港特區政府稱,過去數月接獲超過5700起取消死後器官捐獻登記申請,屬「不尋常」,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這些「破壞系統」行為是個「恥辱」,要求警察徹查。

香港的親北京媒體稱,有人在網絡社交平台上慫恿他人取消登記。這馬上引來輿論揣測國安警察或會介入。香港警方向BBC中文確認,警察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正了解事件」,但並無否定國安部門插手的可能性。

不過,香港特區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其後稱,是否涉及違法「言之過早」,呼籲大家不要忘記器官捐獻的初心:「發揮和弘揚人類的大愛精神」。

香港器官捐贈的討論緣何轉向?

香港近日有關人體器官捐獻的討論變得沸沸揚揚,與一份特區政府的新聞稿有關。

5月22日,一位不具名的政府發言人「就近日公眾對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及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的關注」發表評論,當中談到,特區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在2022年12月起的五個月間,接獲5785起取消登記申請,「遠較過去數字為高」,但這其中有2905起實際上從未登記過,佔申請取消登記數目一半以上;2023年2月份單月「無效取消」登記比率達74%。

這份聲明說,「衛生署留意到近期到中央名冊網站取消登記的數字有不尋常情況」,「不排除少數人的意圖是擾亂中央名冊的代表性及增加政府人員的行政負擔」。

「政府呼籲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挽救生命的大愛行為,不要為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挑動而破壞本港多年建立、得來不易的器官捐贈氛圍。」

香港器官捐贈證樣式
有意死後捐獻器官的香港居民除了向本港中央名冊登記外,仍可自行索取並簽署器官捐贈證,並隨身攜帶。

翌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主持行政會議前例行會見記者時被問及此事。

李家超說:「如果一個人沒有登記而又被取消,這是非常可疑的、破壞整個系統的行徑。」

「我嚴重譴責嘗試破壞這個如此崇高的捐贈器官拯救生命的計劃的行為。任何破壞系統的人士,我們都應該嚴厲譴責,這簡直是令我們覺得恥辱的行為。我已要求警方調查這些個案有否違規、有否涉及違法的行為。」

從事病人權益倡議工作將近20年的「香港病人政策連線」(HKPV)主席林志釉對李家超的說法感到不解,因為參與捐獻計劃不會獲得任何報酬,退出也不會得到任何利益。他相信市民希望知道執法單位到底在調查哪些實際行為有違法的嫌疑。

本職是律師的林志釉對BBC中文記者說:「因為要是你概括地說,『現在有大量人士退出,而有部分人士根本沒有註冊』,這便要調查的話,那你是否要把那5000多人都查一遍?如此大量的調查也會很耗費警方人手。」

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5月23日被記者追問取消登記何以違法。林定國說:「我們很希望去了解整件事的原因是什麼。當然,現時只處於了解階段。在了解情況後,究竟有關行為有沒有不恰當的情況,甚至有否嚴重至觸及法律的問題,現在言之過早,未有足夠資料去做一個判斷。」

5月22日的這份政府聲明並未提及「回應傳媒查詢」之類的常見字眼,似乎是政府主動發稿。為何如此煞有介事發文,外界不得而知。

但引言提及的「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大概可以說是因為2022年12月17日的一場手術而走進香港公眾視野:一名四個月大女嬰需接受心臟移植卻九尋不獲,經香港向北京求助後,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成功為她配對逝世幼兒捐獻心臟,並在香港兒童醫院完成手術。

上海某醫院內醫護人員在從直升機上搬運器官至手術室(中新社圖片27/4/2023)
香港醫療當局尋求與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計算機共享系統(COTRS)建立恆常互助機制。

這次披露之後,有關建立香港與大陸之間恆常化跨境機制的討論進展迅速:2023年1月,有立法會議員促請特區政府加快推出跨境器官配對機制,同時倡議將自願器官捐獻改成「預設默許」捐獻,然後本身為肝臟移植專家的特區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3月份到北京,與中國國家衛健委商討制定初步方案。

4月,盧寵茂率團到廣東廣州參觀COTRS運作,5月20日又輪到香港醫院管理局移植醫生代表團到廣州參訪。

旅英香港社會政策學者鍾劍華博士認為,推進陸港恆常化「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的討論,讓一些香港市民聯想到「器官買賣」等有關中國大陸器官移植機制的各種負面傳聞,加上現在特區政府的強力表態,以後港人或更不會理會政府的器官捐獻宣傳。

鍾劍華對BBC中文記者說:「我一向都支持預設默許器官捐獻,但你先得讓人信任你的制度,外地搞這樣的制度,得先保障捐獻者死前的醫療權益等。」

「所以去年年底盧寵茂說要搞這機制,我便說我也會考慮把我的器官捐贈卡撕毀掉……我也不會再支持推動預設默許。」

林志釉說:「近期的退出數字是挺高的,這是個警號。但要是有這麼多人退出,加上政府這幾天的言論,那會否給人感覺,就是退出便是沒有大愛,又甚至要面對刑事調查……這對宣傳捐贈計劃沒什麼好處。」

他認為,無論是有關退出捐獻計劃的調查,還是跨境捐獻機制,特區政府都需要釋出更多信息予市民考量。

「鼓勵市民加入捐贈計劃本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很擔心要是不糾正這起事件的處理手法,未來日子退出的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中國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政府總部會見媒體記者(中新社圖片23/5/2023)
李家超形容,器官捐贈中央名冊出現當局認為異常的取消註冊申請是個「恥辱」。

香港器官捐贈情況很差嗎?

在李家超要求警察調查捐獻名冊問題這一天的下午,香港醫管局正好給媒體記者辦講座,與會記者追問講者李錦滔教授對香港器官捐贈情況的看法。李錦滔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系顧問醫生,也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譽教授,擅長腎科治療。

李錦滔說:「過去幾年,香港在遺體捐贈器官上的數字令人失望。」

「我當醫生也有三、四十年了,過去幾年我是有少許擔心,香港人的愛心在減退,這包括捐贈器官與捐血的情況。」

香港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於2008年面世。據其網頁顯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香港目前有357668人在中央名冊登記。

這並未包括自行索取並簽署「器官捐贈證」的人數。2016年4月,原特區食物及衛生局(今醫務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便曾回答立法會議員提問稱:「由於簽署器官捐贈證的市民無需向衛生署匯報,因此我們沒存有新簽署器官捐贈卡的市民數據。」

同樣來自中央名冊官網的香港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香港有2973人在等候器官移植,其中81.8%在等候腎臟移植。



目前,香港能處理的死者與活體器官或人體組織捐獻包括腎、肝、心、肺、眼角膜、骨骼和皮膚。醫管局數字顯示,自2012年以來,每年腎、肝捐獻數字一直在雙位數字徘徊,心、肺捐獻量在20以下,只有眼角膜捐獻量處於三位數字。

鍾劍華指出,香港器官捐贈登記數字長期緩慢增長。林志釉則認為,與中國大陸相比,香港的情況並不差。

據總部設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國際器官捐贈與移植登記組織(IRODaT)追蹤統計,香港每100萬人口死後捐獻器官人數,從2009年的7.5人下降至2022年的4.66人。截至2022年底,香港人口為733萬。

同樣在2022年,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大陸每100萬人口死後捐獻器官人數為3.63;捐贈率排在全球首位的是西班牙,達46.03人;美國排名第二,捐贈率44.5人;英國捐贈率是21.08,排名全球第10。


人權觀察組織中國部高級研究員王松蓮在Twitter上評論香港最新事態時指出,器官捐獻事業長期以來在東亞地區遇到甚大阻力。林志釉認同,像「死有全屍」等傳統喪葬觀念依然在左右著香港的器官捐獻工作。

林志釉對BBC中文解釋,捐獻者有生前已登記的、沒登記的,他們不一定有向親屬交代意願,而無論有否交代,家屬都有可能反對,「所以其實最後把關的就是家人了」。

他還認為,年輕人通常不會反對器官捐贈,因此向他們加以宣傳教育十分重要。但與此同時,考慮到器官配對中血型、捐獻者是否患有某些疾病、捐獻者死亡情況有可疑須接受法醫勘驗(屍檢)等諸多因素,捐獻成功與否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運氣因素。

鍾劍華認為,考慮到香港當前政治與社會氣氛,加上建立陸港恆常互通機制的討論,香港器官捐獻難有新的突破。

香港政府官員與專家則紛紛強調,即使恆常機制開通,也不會導致港人捐獻器官被優先送上大陸移植,甚或遭濫用。特區政府5月22日的聲明便強調,「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獲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器官移植學會高度認可」。

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5月12日說,「我們不會分兩條隊。整個器官移植和分配製度是公開透明的,有現行的機制。所以我們仍然沿用香港的隊,本地捐出的器官會在本地作分配。」

「如果內地有器官屬我們所說的『第二層』,即在內地分配不到,進入到香港,我們會根據香港的機制、香港的隊分配給有需要的病人。這讓更多病人可根據現有的機制得益。」

所謂「兩條隊」的討論或是源於盧寵茂在3月份的一次媒體專訪中提出,建立互通機制後,香港人有「第二條隊」輪候來自大陸的器官,而這將意味著香港器官也能「北上」。

參與了醫管局5月下旬赴廣州交流的香港大學臨牀醫學學院教授兼瑪麗醫院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24日接受香港商業電台連線採訪時稱,大陸器官移植統籌當局的工作人員須遵守一定規範,向系統仔細輸入器官捐獻者數據,如發現不尋常的數據,會馬上聯絡公安系統,防止器官販賣。

官員將取消器官捐贈登記與搗亂行為聯繫,肯定如此嗎?

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的一場活動(資料圖片)
縱然持續宣傳,香港器官捐贈比率依然偏低。

對於特首要求徹查,香港警察公共關係部5月23日晚告知BBC中文:「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正了解事件。」

聲明稱:「警方會繼續留意在網上可能發生的犯罪活動,並採取相應執法行動。若發現有任何違法行為,警方必定會嚴肅跟進……警方提醒市民互聯網的世界不是無法可依的虛擬世界。」

據《明報》報道,香港警察現階段將先搜證,再制訂調查方向。

但在李家超的言論發表後,香港媒體紛紛查看中央名冊網站到底是如何接受登記與取消登記,發現只能填報相關表格,等待特區衛生署職員來電核實。想要查核自己有否登記,可以致電專設電話熱線,或循隱私權法規程序填報索閲個人信息表格。有媒體記者實測該電話熱線,持續一個小時無人接聽。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形容這些是「老式方法」,但在重視信息保安與防範黑客活動的今天顯得不合時宜。

方保僑對BBC中文記者說:「就像立遺囑一樣,也許我將器官捐獻視為遺囑的一部分,只是現在這系統是這模樣的話,那我填報完了就得想:我要是想更改些什麼,會有點麻煩吧?」

他不認為系統老舊會影響到市民考慮要否承諾死後捐獻器官,然而,「要是系統完善一點,我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看的話,那會方便一點」。他倡議乘著新冠疫情後,社會「數碼鴻溝」收窄之機,在器官捐獻名冊中應用智能身份證和配套手機應用程序作身份認證,既節省人力物力,也可讓市民安心。

從該網站所見,由特區政府開發的「智方便」應用程序已可用於填報加入或退出名冊表格時核實身份,但不適用於查核是否已登記或登記了哪些個人信息的手續。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離境大堂一位父親緊抱即將離港赴英的女兒(資料圖片)
移民潮被認為是香港器官捐獻者申請取消登記的可能原因之一。

林志釉認同應加入機制便利捐獻者,例如讓他們選擇死後捐獻哪些器官,甚或可以與港大和中大醫學院捐獻整副遺體供醫科生解剖學習的「大體老師」和「無言老師」計劃相結合。

林志釉同時提出:「究竟取消登記的過程中,政府有否掌握一些數據,也就是取消的原因都有哪些?」

其實在4月份,醫務衛生局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文件便已顯示全年新登記器官捐獻人數在2019年至2022年間持續下降,取消登記人數在2021與2022年間顯著上升。當時的討論仍圍繞在是否與移民潮有關。

林志釉說:「要是說你在取消登記的過程中並沒有這個(問詢原因)的過程,政府也掌握不了原因何在,那我們更無法猜度。但我不排除因為移民是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可能是政府最近公告這中港互換計劃,與他們捐贈的意願不符,所以還是先取消掉。」

器官捐贈也是中國國家安全問題?

設計圖片:大人與小孩一同捧著心形擺設
香港特區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說:器官捐獻初衷是發揮和弘揚人類的大愛精神;取消登記有否犯法「言之過早」。

在特首李家超要求調查後,《星島日報》報系網媒《巴士的報》稱,「若涉及網上發表煽動性文章或言詞,甚至煽動市民憎恨中央及特區政府,危害國家安全等,則會由警方國安處介入調查」。而結果是交由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了解事件」。

不過,一些親建制媒體直指特首口中的「不尋常」狀況是有人搞「軟對抗煽動」。中國國企香港紫荊文化集團旗下橙新聞引述特區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資深大律師稱,有關行為有機會干犯《刑事罪行條例》下的煽動意圖罪。

自2020年6月中國《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香港警察國安處成立以來,國安處已多次引用《刑事罪行條例》下的不同煽動罪名起訴個人和團體。

警察出身的特首李家超與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期接連公開發言,要求市民留意各式各樣的危害中國國家安全行為。

李家超5月16日說:「香港雖然現時情況大致穩定,但我們對於國家安全的風險,必須不能掉以輕心,要有所警惕;而2019年的『黑暴』和港版『顏色革命』是我們的一個警鐘。」

「我們要長期留意這方面的風險,所以大家要慎防一些潛伏的力量,包括一些『軟對抗』等。」

鍾劍華批評有關官員提出危害國安指控日趨輕率,但已不覺奇怪。他認為不能排除有人為了表態而辦理取消捐獻登記手續,但始終不能排除因任何理由而真實辦理取消。

林志釉認為當前爭議與缺乏信息公開有關,但也正好可趁此契機,展開一場有意義的討論或公眾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