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雜記】我的卡拉OK時代 (台灣篇)

在台灣的夜生活多姿多彩,但最普遍的團體活動一定是去唱KTV。愛唱歌的人去當然沒問題,就算不愛歌唱的人,也可以去跟大家吃飯喝酒打屁。我來到學校沒多久的時候,系上的同學就約了所有新同學跟教授一同到KTV聯誼。台灣的KTV場地普遍都比香港的大很多,香港卡拉OK的場地通常都在商業大樓裡的某幾層,但台灣的可以是一整棟都是KTV,甚至在場館的中庭內有個小水池和樹林等森林風景,在我眼中是非常浮誇的。穿山涉水後來到一個大包廂,跟香港最大的包廂差不多大,可以容納三十人左右。跟香港不一樣的是台灣的KTV房都有幾個搖鈴,上一次接觸這種樂器應該是在國小的時候,以前會覺得這個樂器聲響非常單調,通常是些屁孩用來製造嘈音的,想不到我還有機會再玩到。有幾個台灣同學不太會唱歌,但就很會用搖鈴幫別人打節奏,在唱延長音時還可以跟著「唦唦唦」的做出高漲的氣氛,非常有趣,例如唱黃妃的《追追追》時,唱「嚥氣啦…… 」時配上搖鈴聲就很有感覺,當然也有賴主唱們的賣力演出,讓我對搖鈴這個樂器完全改觀。

在飲食方面,不得不說台灣KTV的食物質素普遍都很高,有些KTV的食物甚至比外面餐廳的好吃,可算是被KTV耽誤的熱炒店。香港的卡拉OK食物雖然完全被比下去,但有個優勢是它們有推出K Lunch服務,就是下午時份可以在卡拉OK唱兩小時兼吃個午餐,價格只是比茶餐廳的午餐多一點,對於普羅大眾是非常實惠的娛樂選擇。台港在KTV的喝酒文化也不一樣,在香港年輕人們通常會點一瓶便宜Whisky混綠茶喝,玩喝酒遊戲的花樣比較多 ; 台灣則比較多喝啤酒,喝Whisky的話會直接喝,也比較少玩遊戲,沒在跟你543。台灣的中至大型的房間裡會有個小舞台,愛秀的朋友一開始都會直接上去表演,其餘的兩三杯到肚也會聯群結隊衝上去,一齊跳唱幾首嗨歌,最常用的是美秀集團的《我要你愛》和五月天的《派對動物》; 香港嗨歌的話,男生用的應該是謝霆鍵的《活著VIVA》、女生用可能是鄭秀文的《煞科 ( 中文版 : 眉飛色舞) 》,男女通用的我猜近年是劉德華的《倒轉地球》,因為近年被影星陶大宇翻唱而在香港中國爆紅。

在台灣通常大家都會去幾家有名的連鎖店如 : 錢櫃、好樂迪,但台灣還有一種地道的KTV小店,它們通常在大街小巷,不太顯眼,你看到也不會覺得它是KTV。有一次有個朋友說要帶我去學校附近唱KTV,我在想最近的KTV要開車多久時,他卻說走路5分鐘就到,而且就在我們平常買炸雞排的店旁。我當時難以置信,難道我每天上課會路過而且常常光顧的店旁有KTV我會不知道 ? 結果去到真的是一家KTV店,它門口還寫著「卡拉OK」四隻大字,可能是潛意識覺得卡拉OK沒可能那麼小間,所以沒想過它真的是卡拉OK店。店裡只有4個小桌、一個冰櫃、一個小舞台和兩支咪,那時候有一桌老年叔叔姨姨正在高歌,朋友帶我們坐下後,拿起櫃檯的歌本翻閱,再用點歌機輸入數字點歌,每首歌才十塊,非常便宜。那裡還可以點些地道的台式小吃如黑輪、米血糕和各式炸物、自行到冰櫃拿酒。當地的客人會點吃喝的,邊唱邊吃,看到我們是外國人還熱情的招待我們,跟我一齊唱張學友、劉德華的粵語歌,我也不甘示弱,回敬台語歌《愛拼才會贏》和《酒矸倘賣無》,掌聲歡呼聲此起彼落,歌成為我們的共同語言。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加國放寬港人「救生艇」 小紅書出攻略當香港跳板「潤」出中國
即使有「35歲魔咒」 中國年輕人也只能選擇躺平
暑假是兩岸大交流熱季 中共對台青撒下統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