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雜記】香港.奧運

奧運比賽正如火如荼,對香港人而言,今年和上屆奧運氣氛特別熾熱,因為兩屆都有香港人奪得奧運金牌,分別由男子花劍選手張家朗,以及「微笑劍后」江旻憓,於劍擊女子重劍個人賽中奪得。上屆還有如游泳代表何詩蓓、空手道的劉慕裳、「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以及乒乓女子團體杜凱琹、李皓晴和蘇慧音等選手。他們分別奪得數面銀牌及銅牌,在香港景氣低迷的時期,尤其振奮人心。

江旻憓的獲獎對令香港人深受感動,因為她曾經三度征戰奧運,分別在 2016 年里約奧運,以及 2021 年東京奧運,進入 16 強和 8 強。這段時間,她還歷經雙膝十字韌帶斷裂。每次賽後接受訪問,她都充滿內疚地向香港人道歉,並感謝謝香港人的支持。「我終於沒有輸!每次都輸,這次終於贏了。」經過兩次奧運賽場上的挫折,這次她終於登上金牌寶座,不少香港人在香港的凌晨時分、捱更抵夜觀看決賽,為的就是支持香港運動員,親眼見證她的成功。

「我不想輸得那麼難看,還沒展現香港精神前,我不該就這樣放棄。」她說。

香港運動員都將香港精神掛在口邊,那是怎麼樣的精神 ? 概括而言就是一種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我在童年的年代,最能代表香港精神的運動員莫過於李麗珊。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九日,「風之后」李麗珊在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憑着滑浪風帆為香港帶來歷史上首面獎牌,而且還是金牌。因為她在長洲出生和長大,當年她回香港後,長洲到處萬人空巷,個個都來碼頭迎接她凱旋而歸。她在賽後接受訪問時,講出了她的名言 : 「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 ! 」

李麗珊得獎的歷史意義重大,香港鐵路公司為此將一個大角嘴的站名改成「奧運站」 ; 著名港產卡通《麥兜》將她跟舅舅學風帆的故事改編流傳。雖然她帶來的奧運風潮一時無兩,但由於香港相當少滑浪風帆的學習資源,普通人想學也難有門路,引致此項運動沒有在香港普及。李麗珊是今年奧運節目主持人之一,除了有專業運動知識,她對落敗港人選手的關懷和勉勵,在「只記有獎選手」的香港體育文化中,顯得格外珍貴。

到2004年雅典奧運,人稱「乒乓孖寶」的高禮澤和李靜,在香港掀起一股乒乓球熱潮。他們當年在男子雙打中奪得銀牌,為香港在1996年後再次奪得奧運獎牌。當時我就讀小學,本來我就喜歡打乒乓球,因此有加入學校校隊。在乒乓孖寶奪牌後的暑假,學校特意邀請中國國家隊選手來為我們訓練,還帶上一些中國代表的襪子、球拍套送禮,當時我和同學都開心得如獲至寶。

事隔15年,李靜的名字於上屆東京奧運再度紅遍各大報章。他成為香港乒乓球隊總教練,當時他帶領女子團體賽奪得銅牌,比賽期間激情四溢地指導選手們。由於其七情上臉的神情、接受訪問時說話精警,再次引起大眾對他和香港乒乓球隊的關注。今年巴黎奧運,他仍是媒體重點關注的「前選手」。

其實生活在香港,很少機會感受到體育氣氛,主要是因為體育沒有太大商機,亦缺乏政府支助。香港沒有大型體育聯賽,就算是最多受眾的籃球和足球,比賽的入座率也逐年減少 ; 香港全職運動員,連在甲級聯賽的球員,收入可能還比不上最低工資,要成為運動員本身已經相當困難,遑論要培養更多優秀本地選手。因此四年一度的奧運,可算是香港人在足球和籃球以外,少數能感受體育氣氛的重點時刻。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英國大選與對華關係(3):脫歐喧囂中延續利益導向的對華關係,淹沒不同聲音
英國大選與對華關係(2):保守黨推升對華關係的「黃金時代」
英國大選與對華關係(1):各政黨對華政策與工黨政府實際執行的對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