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安法》一週年:電影審查設國安「紅線」 引發業界對過度審查的擔憂慮

。

香港《國安法》實施一週年,「維護國家安全」的元素開始滲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電影產業未能倖免。業界還在觀望中, 但針對可能到來的過度審查, 已有電影人開始憂心忡忡。

6月早些時候,香港政府發佈新指引,要求屬下的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簡稱「電檢處」)在審查電影時增加「國家安全」的考量。新指引要求電檢處需要留意影片如何描繪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罪行」的行為或活動,而如果整部影片對觀眾產生的影響「可能會危害國家安全或危害維護國家安全,檢查員就應得出影片不宜上映的結論」。

新的指引實施後,一部以2019年香港示威浪潮為背景的短片《執屋》製作團隊隨即宣佈,因為無法及時取得放映許可,將取消在當地一個短片節公開放映的計劃。電檢處沒有直接評論這部短片有沒有違反新的審批指引,只表示仍然在處理相關的申請。

電影審查在香港不是新鮮事物,港英政府在數十年前也因為政治原因禁止一些電影上映,但隨著時勢改變,這種審查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後變得寬鬆,如今再次收緊,令業界擔心做法會否令電影的投資者卻步。

香港政府強調,香港《國安法》不會影響當地人
香港政府強調,香港《國安法》不會影響當地人"依法享有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

無法掌握的「紅線」

香港電影業界關注的其中一焦點,在於新的指引沒有具體說明量度的標凖,反而要求負責審查的官員自行判斷,就可能令這些官員寧願以更嚴的標則審核電影,造成過度審查。

香港媒體引述當地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舉例說,電影提及中國大陸人到香港犯案、兩地結婚造成的社會悲劇、負責打擊貪污的廉政公署調查中國國企等橋段,會否被視為貶損中國大陸人形象和分裂國家等,電影業界無法掌握「紅線」,就會在無形中限制創作自由。

最新被懷疑封禁的短片《執屋》以香港示威浪潮作為背景,講述一名男子因為參加示威被捕,他的女友就到他家中幫助收拾雜物(廣東話稱「執屋」),但男子的父母屬於支持警察執法一方,短片就以這個設定講述兩代人的矛盾。

香港媒體當時引述該片導演說,電視只是講述親情,與政治無關,當局的做法令她不知道「紅線」在什麼地方,影響創作自由。

新的指引也引起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關注,其中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議員馬逢國認為,政府需要清楚解釋指引的內容,甚至給予具體的例子,讓業界可以清楚知道電影的問題。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6月中旬回應傳媒提問時說,她聲言香港《國安法》是用來懲治「一些違反國家安全的人」,不認為它影響了絶大部份市民的自由。

她同意當局可以與業界就新的電影審查指引有更多的溝通,同時將一些指引的內容更具體化地說明,減少對方的疑慮。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透露,目前已經收到一些政府機構的邀請,進行商討,但目前仍然沒有確定商討的時間或誰人會出席。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說,業界目前仍然是以「觀望態度」看待事件,不會覺得是「天塌下來的事」,但會想了解更多。

但他指目前來說,看不見有電影的因為電檢署新的指引,而影響製作一方開展拍攝工作的決定。

《佔領立法會》入選了台北金馬影展,卻無法在主流的香港電影院上映。
《佔領立法會》入選了台北金馬影展,卻無法在主流的香港電影院上映。

倒退回港英年代?

香港一向都有電影審查的制度,但過去審查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描述暴力行為、搶劫謀殺等不法行為、色情等內容,劃分是否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少有任何政治審查。

港英時代的香港以政治角度審查電影是在中共建政之後,為的是防止共產主義的宣傳禁止了許多電影上映。

另外,被封禁的還有講述中國大陸情況的台灣電影,包括講述文化大革命的1980年台灣電影《皇天后土》和1981年的《假如我是真的》,兩者都包含批評中共的橋段,香港政府以「影響與鄰近地區關係」為理由禁止在當地上映。

電影審查的尺度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和初期開始變得寬鬆,當時不少電影都有一些批評或諷刺中共的內容,包括不少喜劇,包括《表姐你好嘢》、《國產零零漆》等,雖然無法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卻可以如常在香港上映。

而部份港產片為了迎合其他地區的審查標凖,會為當地「度身訂造」一些橋段,例如2002年電影《無間道》,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上映時就有不同的版本。

香港與中國大陸在2004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貿易關係的安排》(CEPA),其中要求如果香港電影起用一定數量的中國大陸演員,而且橋段與中國大陸有關,就可以獲得與其他大陸電影一樣的待遇,包括不受中國每年進口電影配額的限制。

這令許多香港演員和知名導演為了進入龐大的市場,轉到中國大陸發展,拍攝許多符合當地審查制度的「合拍」電影。

雖然如此,這對不是合拍片的香港電影沒有太大影響,而且許多與政治相關的電影也可以正常上映。其中,講述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的《亂世備忘》甚至可以獲得香港政府的電影發展基金資助,並在一些主流戲院上映。

情況在2015年開始改變,當年《十年》獲頒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後,沒有與過往的最佳電影獎得主一樣,在各家主流戲院重新上映,反而是戲院以不同原因拒絶。

《十年》得獎後引來香港親北京組織以至中國官媒的批評。其中《環球時報》社評形容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觀眾看來是「完全荒誕」,描繪的場景也不可能在香港出現。中國政府也禁止大陸的媒體平台轉播當年的金像獎頒獎儀式。

情況在2019年香港示威浪潮後進一步變化,2020年講述香港理工大學警民衝突的紀錄片《理大圍城》和示威者短暫佔領立法會大樓的紀錄片《佔領立法會》雖然都獲電檢處發出上映許可,但都被要求在片前加上警告字句,而且完全沒有在主流電影院放映,只能透過不同民間組織舉行放映會。

更多相關新聞
台灣蘋果新聞網 找到買家
蘋果網路版 可望下月轉賣
連台灣《蘋果新聞網》將售出 這位醫美大佬正在「盡職調查」
來台創刊18年 台灣蘋果日報5/18停刊
香港國安法一年後 多人入監、港蘋落難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