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路線拚外交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好的外交政策是要看結果,不是看大內宣。正如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所言,馬英九任內能夠重新參與WHA, ICAO(國際民航組織),而蔡英文上任後減少10個邦交國,誰的路線能帶領台灣突破困境,不證自明。

自蔡英文上任後,台灣減少了10個邦交國,無法參與WHA,ICAO,而念茲在茲的CPTPP,也因為成員國對加入者有「一票否決權」,沒有得到北京的默許,台灣是不可能加入。凡此種種,讓台灣在國際組織更為疏離。

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在這個框架下,台灣要重返聯合國,是要與對岸競爭「中國」的代表地位,或者主張「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受2758號決議限制」,都很困難。

但存在第三個選項,就是馬英九路線。過去的東西德,現在的南北韓,以「一個分裂的國家」同時參與聯合國,「九二共識」提供了這樣的可能。前監察院長、外交大老錢復在1993年說道:「我們絕對無意藉此(參與聯合國)進行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是台灣獨立」、「同時參與聯合國,是有助於德國統一,而不是對於統一不利」,這樣的見解今天看來,依然珍貴。

突破2758也好,實現政黨輪替也好,事實證明馬英九路線才是在野陣營的最大資產。(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