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珠:故宮文物人為損害 史無前例

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表示,文物人為損壞「基本上沒有過」。(本報資料照片)
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表示,文物人為損壞「基本上沒有過」。(本報資料照片)

「故宮文物從跨海遷送來台到了北溝,再到台北外雙溪,再到前任秦孝儀院長、周功鑫院長都有過大盤點,檔案上都清清楚楚,一件不少。」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指出,這些文物由代代故宮人守護、傳承至今,檔案資料都很清楚,管理人員也都專業且富經驗,人為損壞「基本上沒有」。

如今發生史上首例文物被打破的事件,外界擔心這也意味著故宮從上到下對於文物的敬意與用心已大不如前。日前有立委在質詢時就曾指吳密察上任以來消極保守、管理鬆散。

現任院長吳密察提出瓷器歷來未「改箱為櫃」,與時代潮流不符,可能是造成「明 弘治款 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 康熙款 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的原因,加上過去即便有20年一次的大清點與每年的抽檢,由於文物儲放資訊未數位化,因此也不可考此兩件文物是過去就已破損還是新進人員處理不當。

對此馮明珠不以為然地指出,「故宮文物早已數位化,在文物管理系統中都有詳載」,認為身為院長應平時就去理解,而不是怪前人沒有數位化。

馮明珠說,故宮的文物不論是清點或策展前的「健康檢視」,都會協同維修單位或由專業資深的庫房管理人員共同參與,會讓文物摔落令人驚訝。據悉,故宮內部員工對於現任院長提出「改善落後的包裝方式」,認為是「在分解故宮的專業、信譽、士氣、自尊」,瓷器過去未「改箱為櫃」是器物處前後同仁的共識,不應出事了未檢討當前的管理而歸責於前人的「落後」。

故宮文物源自宋、元、明,清四朝宮廷收藏,清帝遜位後躲過了各系軍閥、北洋政府的插手正式成立故宮博物院;而後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全面侵華,故宮文物分成三批萬里遷運,又於戰後陸續啟運還都;1948年秋,國共戰爭形勢逆轉,在故宮常務理事朱家驊、王世杰、傅斯年、徐鴻寶等人主張下,擇精品運台,又經歷3次遷運作業。

已故的最後一位國寶押運人索予明就曾回憶,當時為了安全守護國寶,許多私人行李都丟下船,為了體積龐大的《碧玉屏風》不被碰撞,他更是每個夜裡都偎著屏風而睡。對於現今故宮發生器物損傷,馮明珠感慨萬千。

更多相關新聞
故宮3文物毀損照曝 青花瓷盤從100公分處摔裂成7塊
故宮「挵破碗」蘇揆:可能質地脆弱
毀損文物裂痕可「完全消失」吳密察:恐減損價值
國寶破損 將改善文物包裝管理
瓷器毀損照曝光 綠委還揪出網站標錯朝代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