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秉寬 力主強化董事會獨立性

為積極回應全球永續發展行動與國家淨零排放目標,金管會持續發佈永續發展行動路徑圖和深化公司治理規範的改革措施,使得我國在公司治理規範、審計與監管單位的表現深獲國際肯定。

中華獨立董事協會理事長駱秉寬指出,2023年底ACGA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公布2023年亞洲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在12個亞洲地區的資本市場中,我國排名與新加坡並列第三,繼前次2020年評比又進步一名,為歷年最佳成績。僅在「investers投資人」及「listed company上市公司」是未來努力的項目。

中華獨立董事協會5日舉辦「永續治理高峰論壇」,邀請金管會新任副主委陳彥良、ACGA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秘書長Amar Gill、證基會董事長張傳章及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總監林彥君擔任主題演講嘉賓,BlackRock貝萊德投信董事長謝宛芝、國泰金控獨董王儷玲、台灣人壽獨董林建智教授、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曾于哲、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萬國合夥律師黃帥升及寰瀛主持律師黃國銘等人擔任引言人及與談人。

ACGA評鑑報告指出,台灣於「investers投資人」評比項目,發現有外資機構投資人較少參與參與股東大會、國內機構投資人(退休基金)未能盡職治理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股東委託書代理運作不夠透明以及缺少推動股東行動主義的組織等,較其他國地區的平均分數為低。在「listed company上市公司」項目,台灣在「是否具有獨立董事長或首席獨立董事或資深獨立董事」及「是否具有提名委員會由獨立董事擔任主席」得分不如預期。

駱秉寬表示,在董事會獨立性制度上的改革,或許可以參考美國上市公司的組織架構,例如AI巨擘OPEN AI公司就由獨立董事所組成的董事會選舉出「獨立董事長」,或者在我國上市公司普遍由家族企業主政情況下,由獨立董事共同推選「首席獨立董事」(Lead ID)擔任會議主席,透過安排議程、議案內容及討論,加強獨董間與經營管理層、CEO的溝通與交流,賦予和少數股東溝通的角色與功能。

上市公司「提名委員會」由過半數獨董組成、並由獨董擔任主席,可與國際永續治理新趨勢接軌,贏得我國資本市場的可信度。Amar Gill說,ESG永續關係到企業的長期生存能力;不僅是今年和明年的利潤或未來6~12個月的股價,而是企業是否以可能在長期取得成功和可行的策略繼續運營。企業要實現長期願景,需要有一個永續策略,這正是董事會不可推卻的責任。

駱秉寬呼籲,近年ESG成為國際趨勢,金管會早已規劃2026年起將轉型為「ESG評鑑」,且公司治理評鑑的指標陸續增加「推動永續發展」的構面指標內容及權重。在國際間,ESG永續評鑑方面尚缺乏統一標準之際,我全體上市櫃公司應及早因應,掌握最新趨勢及政策方向,更能精進永續治理評鑑品質、提升資本市場競爭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