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聯通合營?其實是為了雲端運算合夥拿單

11 月 2 日午後,市場傳言:「中國聯通與騰訊設立混改新公司」,消息引發市場熱議。

一時間,小道消息開始流傳,從混改到公私合營,甚至到「騰訊被收購」,再加上前幾天傳出的騰訊的南非大股東 Naspers 要把股份賣給中信的消息,市場的神經再次被觸動。

不過,據接近騰訊的人士向周天財經透露,這次是一次正常的二三級公司的合資行為,並不涉及以上傳言。其實,「騰訊產業創投」可以說是一家子公司的子公司,可稱之為一家孫公司。

聯通在晚間也發公告表示:「該合營企業的組建正在推進過程中,尚未完成設立登記,對本公司當前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長遠看有利於放大雙方優勢,壯大 CDN、邊緣計算產業鏈。

所謂 CDN,通俗理解就是把網站分發到很多地方,從而實現快速訪問,並減少擁堵,營運商在這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財新則在稿子中提到,邊緣計算相比於 CDN 的潛力更大。所謂邊緣計算,著重於解決的問題,是傳統雲端運算(或者說中央計算)模式下存在的高延遲、網路不穩定和低頻寬問題。通過在資料產生源附近分析、處理資料,沒有資料的流轉,進而減少網路流量和響應時間。據工信部智庫中國信通院報告,2021 年,中國邊緣計算市場規模達到 436.4 億元。

同時,財新還提到,中國電信和移動的雲端運算業務較強,聯通則實力較弱,通過合資來追趕,確實是理想之選。據政府採購網,數說 123 平台資料統計了三大營運商 2022 年上半年公佈政企市場成績單:中國移動中標金額為 128 億元,中標項目數量達 5410 個;中國電信中標金額為 126 億元,中標數量 5796 個;中國聯通中標金額為 78 億元,中標數量 3261 個。據此統計來看,三大營運商中,聯通實力相對較弱。

直白來說,營運商有機房硬體便於開展邊緣計算,騰訊有底層技術和應用生態,雙方一起追趕,能夠實現互補,此次事件更接近於一次普通投資行為,而非所謂的混改。從引發熱議來看,說明企業界情緒正處在一個觀望期。

其實,不光是騰訊,阿里和京東也都在相同時間點宣佈了和營運商的合作計畫。

同一天,11 月 2 日,2022 年網際網路大會的「阿里合作夥伴論壇」上,阿里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平台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資料中心/雲端運算巨量資料、通訊及國際化業務、智慧家庭等領域的創新合作。阿里集團 CEO 張勇和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等領匯出席簽約儀式,足見規格之高,可能並不亞於此次騰訊聯通的合作規模。

京東的合作早一天,規格較低,因而沒有引起市場注意,但合作的內容與阿里、騰訊類似。11 月 1 日,2022 京東雲城市峰會·上海站的「京東科技合作夥伴論壇」上,京東科技與中國移動通訊集團上海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平台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資料中心/雲端運算/巨量資料、通訊及國際化業務、智慧家庭等領域的創新合作。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生態負責人王楠和上海移動副總經理王光華等出席簽約儀式。

三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雲業務,此次各自找到了三家營運商作為搭檔,著眼點也都是數字政務和智慧城市之類的領域,這些也都是邊緣計算的用武之地。根據施巍松教授的論文《Edge Computing : Vision and Challenges》,邊緣計算在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領域有很好的運用前景,比如,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城市中,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著大量資料,這些資料如果全部交由雲中心來處理,將會導致巨大網路負擔,資源浪費嚴重。若這些資料能就近進行處理,在資料來源所在的區域網路內進行處理,那麼網路負載就會大幅度降低。

出於多方面的考慮,目前部分行業設定了准入門檻,偏好於國資背景的供應商入局,已是雲端運算市場的一個趨勢。據智東西統計,2022 年第二季度國內 237 個超千萬元的智慧城市項目,三大營運商中標了超 100 個,此前拿 下眾多大單的阿里騰訊華為百度四家直接中標的項目僅 12 個。

中國電信這兩年的市場份額上升迅速,據 IDC 不久前發佈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報告顯示,2022 年上半年,中國電信已經憑藉 11% 的中國公有雲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市場份額,超過騰訊成為第三,逼近第二名華為雲的 11.6%。

因此,騰訊雲阿里雲百度京東雲和電信營運商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是目前產生合作的一個基礎。接下來,合資公司或許能成為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進一步打開政務市場和智慧城市項目的敲門磚。從合資公司股份佔比可以看出一些跡象,在此次合資中,聯通 48% 佔大頭,騰訊佔股 42% 則次之,也體現了相關業務的主導權交給了營運商,騰訊阿里的業務思路則開始專注於「被整合」,各司其職,形成分工。雲端運算大廠開始不再追求在億元級大項目中爭取到總承包商的角色,而是致力於為整合方提供核心自研的作業系統、安全、資料庫、AI、音視訊等底層核心技術,完成從價格戰到技術戰的轉變。

三大營運商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一度沉寂,如今憑藉雲端運算業務,後來居上,又來到了產業網際網路舞台的中間,成為供應鏈的「鏈主」。在自主可控的時代要求下,掌握技術命脈,數字經濟離不開營運商央企和雲端運算大廠的共同努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周天財經”(ID:techfinsight),作者:周天財經,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