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河洛話不是閩南語而是客語?

驚!河洛話不是閩南語而是客語?
驚!河洛話不是閩南語而是客語?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日前有專家指出,台語是正統的河洛話,可以上溯到殷商。不過著有《台灣島史記》的前立法委員蔡正元指出,前述這種說法不正確,因為客語才是正統的河洛話。

蔡正元在臉書指出,台灣在50歲以上的人,估計其母親是以「台語」為主要語言的比例,約佔百分之七十四,而50歲以下的這些「台語」族群,能熟練地運用台語的比例,則隨年齡層降低逐次減少。若以百分之七十四的比例估計,在台灣以「台語」為「母語」或「祖母語」的人口,約有1700萬人。

蔡正元說,「台語」大規模出現在台灣島,是在1662年鄭成功率軍來台以後的事,因為鄭成功是福建人,軍隊和眷屬也都是福建人,當時他們自稱講「福建話」

所以「台語」是「福建話」的一部份。

目前全世界以「福建話」為母語的人口,超過7000萬人,分佈在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台灣和東南亞。整體來看,台灣的這1700萬人,只佔24%,都是福建移民的後代。

蔡正元認為,在東南亞以「福建話」為母語的族群,出現在公元一千年左右的宋朝,當時的福建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隨著中國的繁榮或動亂,福建人移民東南亞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東南亞的福建語族群,比台灣還要多。

福建有很多人不是以「福建話」為母語,而是以「福州話」或其他為母語,但「福建話」仍然是最大宗。

蔡正元說,1930年代國民黨執政後,「福州人」林森等人當權,才硬把「福建話」改稱成「閩南話」。但「福建話」的分佈範圍

遠遠大於福建的閩南地區,反而講「福州話」的人口不到1000萬人。國民黨遷台後,「福建話」除了被硬被改稱為「閩南語」,因為廣東人和客家人常稱福建人為「福建佬」,就稱「福建話」為「福佬話」,這在東南亞地區更是如此,但是福建人不會稱自己是「福建佬」,更不會稱自己的母語是「福佬話」。

蔡正元反駁有些「學者」把「福佬話」寫成「鶴佬話」;也不認為「福佬話」是「河洛話」,他說有些研究者居然宣稱黃河、伊河、洛河地區在殷商時代所講的「河洛話」,就是今天的「福佬話」,這「真是望音生義的空前大瞎掰」。

蔡正元分析指出,福建話出現在東晉時代,跟東晉流行的漢語有關,這跟3500年前的商朝,無論怎麼扯都扯不在一起,而且西晉和東晉的「官話」,就是現代客家話的前身「洛陽話」,因為西晉的首都是洛陽,所以客家話才是正牌的「河洛話」的後代語言。

蔡正元認為,「河洛話」這一個名詞,在國民政府時代以前,從來沒有被使用過,所以把「福建話」說成「閩南語」是政治上的扭曲,至於說成是「河洛話」則「純屬瞎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