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症狀有哪些?治療怎麼做?骨質疏鬆症要吃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什麼,你知道嗎?隨著人口高齡化,骨質疏鬆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全球第二重大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國健署研究指出,65歲以上長者每五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症問題。究竟骨質疏鬆症是什麼?骨質疏鬆症症狀有哪些?骨質疏鬆症治療該怎麼做?骨質疏鬆症要吃什麼?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跟著Yahoo奇摩顧健康一起來認識吧!

相關新聞》防骨質疏鬆 國健署提「保骨3要訣」

Portrait of Elderly Asian Woman Having Back Pain in the Living Room
骨質疏鬆症患者容易因輕微跌倒、碰撞而引發骨折,被稱為是「隱形殺手」!(示意圖/Getty Images)

骨質疏鬆症定義是什麼?是怎麼發生的?

根據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特徵為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的現象,造成骨骼脆弱,導致骨折風險增高。美國國家衛生院(NIH)也指出,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

人的骨頭是個持續生長,同時不斷在代謝的組織。台中榮總藥學部藥師賴羿妤指出,人體骨骼組織中有兩大類細胞,一種是負責形成新骨的「成骨細胞」;另一種是負責分解老舊骨組織的「蝕骨細胞」。當老舊骨質被代謝,新的骨質取而代之,這種終其一生都持續進行的過程,稱為骨重塑。

正常的情況下,蝕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速度一致,使得人體的骨質總質量得以維持。隨著年紀增長,蝕骨細胞會比成骨細胞活潑,骨頭被吸收的速度會慢慢大於生成的速度,進而造成骨密度下降。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時,就會出現骨質疏鬆症。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尤其女性停經後,減少速度會加快。

美國國家衛生院直言,骨質疏鬆是個「沉默的疾病」。患者患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常常被人忽略,因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不過,患者可能出現下背疼痛、頸椎疼痛、身高變矮、彎腰駝背、大腿活動變得僵硬等輕微症狀。倘若出現上述症狀,且久久未改善,應盡速就醫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骨質疏鬆患者,通常是等到骨質流失,並造成髖關節、腕骨及脊椎等處骨折或骨裂時,才驚覺罹病。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甚至可能打噴嚏就引發骨折,因而導致身體失能。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信惠建議,具有高風險因子的50歲以上民眾,或是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可以經醫師評估,接受骨密度檢查。

骨質疏鬆症原因為何?骨質疏鬆症高風險群有哪些人?

統整美國國家衛生院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資料,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一般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兩大類別。

原發性

  • 停經後骨質疏鬆:因女性停經後,體內雌激素急劇減少,蝕骨細胞活性大幅增加,使得骨量流失進而造成脊椎壓迫性、髖骨與手腕骨折。衛福部指出,國內女性在停經後,每四人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

  • 老年性骨質疏鬆:老年時,造骨細胞功能衰退,使得骨質流失,造成肱骨、脛骨、髖骨骨折。

續發性

  • 長期服用藥物:如類固醇、荷爾蒙阻斷劑、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等。

  • 生活習慣不良:鈣質攝取不足、少日曬、抽菸、酗酒、咖啡成癮、缺乏運動。

  • 內分泌失調:甲狀腺亢進、副甲狀腺亢進、腎上腺皮脂過高、性腺功能低下。

  • 骨折高危險者: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中風、帕金森氏症、癌症骨轉移等。

上述原因之外,以下對象亦屬於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

  • ​​種族與性別:女性骨質疏鬆的比例一般較男性高;其中又以白人女性與亞洲女性風險最高。

  • 體型:與體型較大者相比,瘦骨嶙峋的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更高。

  • 家族病史:若父母之中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症,或曾有髖部骨折病史,則罹患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風險可能增加。

  • 飲食:缺乏維生素D的飲食,或過度節食、蛋白質攝取不足,都可能導致骨質流失。

延伸閱讀》骨質疏鬆要看哪科?醫解答 尤其「這幾種人」罹患風險超高,快去做檢查

骨質疏鬆該如何診斷、檢測?多久檢查一次?

根據林新醫院資料所示,骨質疏鬆症可依據骨密度(BMD)T值(T-score)來判定,或依臨床病史證實為低創傷性骨折(low traumaticfracture)來診斷。

  • 骨密度T值:利用中軸型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同時測量腰椎和髖骨。彰化基督教醫院點明,骨密度T值與骨質狀態的關係如下:

  • 低創傷性骨折:此骨折部位以前臂手腕、髖骨或脊柱壓迫性骨折較為常見,或有任何一節脊椎椎體高度變形超過20%,即使骨密度T值大於-2.5,也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根據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資料所示,建議每兩年安排一次骨密度檢查;讀者朋友可查詢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協會「台灣DXA分布」資訊,尋找有提供服務的醫療院所。骨質密度測量多數情形需自費受檢,僅符合以下五條件者有健保給付,每次申請須間隔一年以上,且終生享有三次健保給付;第三項的成骨不全症,不限於三次健保給付。

  • 非創傷性的骨折患者。

  • 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限副甲狀腺機能過高須接受治療者、腎上腺皮質過高者、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者、醫源性庫興氏症候群者)。

  • 先天造骨細胞不全的人,即「成骨不全症」。

  • 50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

  • 攝護腺癌病患接受男性賀爾蒙阻斷治療前與治療後,得因病情需要施行骨質密度測驗檢查。

骨質疏鬆症治療怎麼做?

統整台中醫院馬偕醫院亞東紀念醫院,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兩種。

  • 藥物治療:成骨細胞及蝕骨細胞作用異常,是骨質疏鬆症的成因之一。因此藥物治療主要目的在於刺激成骨細胞、抑制蝕骨細胞。醫師會視患者病況使用雙磷酸鹽類、RANKL受體刺激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合成副甲狀腺素 、硬化蛋白抑制劑等。

  • 非藥物治療:骨質疏鬆導致骨折,除了臥床休息或使用背架等保守療法,亦可透過手術進行復位固定。常見的手術方式有傳統的「植入骨釘內固定手術」,亦有較新型的「經皮椎體成形術」及「經皮椎體復位整形術 (或稱駝背矯形術)」。

骨質疏鬆症要吃什麼?該如何預防?

要養成「好骨力」飲食上要多下功夫,攝取足夠的鈣質尤為關鍵。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指出,鈣質可從「動物性食物」及「植物性食物」取得;其中動物性又優於植物性,因植物性食物中多含植酸及草酸,可能影響鈣質的吸收。

  • 動物性食物:牛奶、優酪乳、優格、起司、小魚乾、蝦米、牡蠣等。

  • 植物性食物:芥藍、莧菜、龍葵、地瓜葉、小白菜、油菜、綠豆芽、紅鳳菜、海帶、紫菜、九層塔、黃豆製品(如豆腐、豆花、豆干)等。

  • 其他:黑芝麻、芝麻糊等。

*如有乳醣不耐症,無法透過牛奶補充鈣質,可改喝優酪乳或攝取無膽固醇的黃豆製品。

延伸閱讀》防骨質疏鬆要喝這種咖啡!名醫大推5種增骨密度食物 比補鈣還有效

飲食之外,預防骨質疏鬆還要做到以下事項:

  • 避免危險因子:戒菸、減少攝取酒精、飲用含咖啡因飲品要適量。

  • 補充維他命D:維他命D是人體吸收鈣質的關鍵,除了服用維他命D補充劑,也可從魚肉、奶類、蛋、肝臟等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中獲取。

  • 曬太陽:陽光有助於活化體內維他命D,幫助鈣質吸收。你可能聽過「擦防曬會導致維生素D不足,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的說法,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釋疑,擦防曬不會明顯降低活性維生素D的濃度,無需擔心擦防曬是否會骨質疏鬆;反而要注意不擦防曬,恐導致皮膚老化並提高皮膚癌的機率。

  • 規律運動:運動時骨骼的受力會增加,使得骨細胞與其他有利於骨骼生長的因子活躍,因而刺激骨骼生長。衛福部建議,民眾可多從事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的罐頭或砂包代替,但必須是握得牢的)等負重運動強化骨骼。

  • 加強物理性保護:移除家中不必要的障礙物,改善活動空間動線,增加採光、並改用防滑地板,降低跌倒可能性。另外,也可使用防撞軟墊等防護措施,避免跌倒造成嚴重損傷。

  • 維持理想體重: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進而導致骨質疏鬆;而過重、肥胖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年輕時期若能增加10%的骨密度,可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13年。民眾可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儲存「骨本」。國健署也表示,即便是證實罹患骨質疏鬆的患者,仍需養成正確的飲食與運動習慣,有助於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哦!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羅芋宙

參考資料

銀髮抗「鬆」要「動」要「營養」(衛福部國健署)
ASSESSMENT OF FRACTURE RIS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CREENING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WHO,1994)
Osteoporosis(NIH)
「藥」你骨堅強(中榮醫訊,台中榮總藥學部藥師賴羿妤)
認識骨質疏鬆症(台大健康電子報)
更年期後女性 每4人有1人骨質疏鬆(衛福部)
骨質疏鬆(林新醫院)
骨質疏鬆症治療專區(彰化基督教醫院)
淺談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衛福部台中醫院)
骨質疏鬆治療選擇(馬偕紀念醫院)
隱形殺手 骨質疏鬆與壓迫性骨折(亞東院訊,骨科部醫師陳鈺泓)
預防骨質疏鬆的飲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骨質疏鬆症飲食(奇美醫院)
「擦防曬油會讓你骨質疏鬆嗎?」(整型外科醫師朱育瑩臉書粉絲專頁)
BUILDING STRONG BONES IN CHILDREN & ADOLESCENTS(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
骨質疏鬆(衛福部國健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