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熱到怕!5撇步遠離熱傷害風險,這招實測降溫5.5°C


【余宗翰報導】夏天容易中暑,有警覺心的人出門時會參考一下當天氣溫,但這樣還不夠,人體感到的溫度不只由氣溫決定,濕氣也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只參考氣溫,很可能掉入中暑陷阱。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空曠有風的地方,僅管天氣炎熱仍覺得頗為舒適;但同樣的熱度,如果身處無風、潮濕的封閉場地,竟會熱得特別難受。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因為環境中的濕度影響著人體排汗的功能,濕度越高,水分的蒸發速率越低,水分從人體中帶走熱量的過程隨之變得緩慢,使人體散熱的效果下降,這時候就容易發生熱傷害,比如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

可參考美國「酷熱指數」綜合氣溫、濕度評估熱傷害風險


在美國,為了量化人們感受的真正熱度,並評估發生熱傷害的機率,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制定了酷熱指數(Heat Index)作為判斷熱傷害的依據,請參考台東市衛生所臉書粉專分享的圖表:


酷熱指數的橫軸是溫度、縱軸是相對濕度。使用者可以看氣象預報,或自家的溫濕度計,依據溫度與濕度數值找出兩者在圖表的交匯處,參考方格的背景顏色來判斷當天出門的危險性,背景顏色依危險性分為4種顏色:

  • 紅色:極度危險,短期即有中暑可能。

  • 橘色:危險,可能引起肌肉痙攣、熱衰竭。長期暴露或是激烈活動可能導致中暑。

  • 黃色:極度警戒,長期暴露或是激烈活動可能導致肌肉痙攣或熱衰竭。

  • 白色:警戒,長期暴露或是激烈活動可能使人疲倦。

台灣濕度多在70~90%,出門只關注氣溫小心掉入中暑陷阱


濕度對體感溫度的影響極大,依據酷熱指數,當氣溫為攝氏31°C、相對溼度為60%時,我們身體可能感受到的溫度(酷熱指數)是35°C,這時就需要特別注意。若相對溼度為80%時,我們身體感受到的溫度約為攝氏41°C,已達到「危險」的範圍。


大家都知道台灣濕度很高,但有多高呢?以下截取中央氣象局統計的歷年(1981~2010年)各月分的相對濕度平均值圖表,以台北與台南的紀錄為例,不管是位在盆地的台北,或是位於嘉南平原的台南,濕度都偏高,冬天的一月台北與台南的相對濕度分別為78.5%與76.9%,而在夏天的七月,相對濕度則分別為73.1%與77.5%。不管是冬天或夏天,濕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都在70%至80%之間徘徊,是水氣非常重的濕度。

相對濕度歷年紀錄
相對濕度歷年紀錄



圖片來源/擷取自中央氣象局


因為台灣各地普遍濕度高,酷熱指數自然容易偏高,因此出門前最好綜合評估溫、濕度,找出當天的酷熱指數,如果發現溫濕度交匯處的方格為紅色或橘色,要特別小心,盡量別在室外待太久,以免發生中暑等熱傷害。


防疫酒精也是防中暑好幫手,預防熱傷害5個守則一定要記下來「這招直接降溫5.5°C」!


防疫酒精也是防中暑好幫手,預防熱傷害5觀念快記下來


因為溫室效應,天氣越來越熱,熱傷害發生機率隨之升高。國健署近日公布統計資料,自7月起的10天內,已有231人因熱傷害就醫,190名案例送急診,創下4年同期新高。有人可能認為自己身強體壯而不在乎熱傷害風險,尤其是男性,雖然知道撐陽傘比較涼爽,但礙於別人的眼光而不敢使用;但熱傷害的發生一視同仁,少做一道防護就增加一分風險。據統計,七月以來的熱傷害人數,男性比例高於女性近3倍!


為了減少熱傷害機會,出門前最好叮嚀自己有沒有做到以下5個防護觀念:




  1. 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少出外:國健署的衛教資訊建議,夏天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在這段時間出門發生熱傷害的機率較高;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出門活動,減少曝曬機會。

  2. 穿寬鬆衣服、戴遮陽帽:出門建議選擇淺色、透氣易排汗的輕薄衣服為宜,可挑選長袖衣物減少陽光曝曬面積,並適當使用防曬油及寬邊遮陽帽。

  3. 撐暗色系的陽傘:朱柏齡主任表示,經過親身實測,撐著塗有銀色面料的黑傘,才短短2分多鐘,四周溫度狂降5.5°C,效果優異。他說,如果男性擔心撐陽傘會被他人投以異樣眼光,至少要拿比較不受注目的暗色系陽傘,「其實暗色傘遮陽效果更好」。

  4. 不能渴了再喝水:朱柏齡及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都認為,「多喝白開水最重要」。朱柏齡提醒,不能等到口渴再喝,建議走路每30分鐘/跑步每15~20分鐘,就要補充250~300毫升的水分。

  5. 攜帶防疫酒精或噴霧瓶:出門在外不妨隨身帶酒精瓶,如果身處悶熱的空間裡,或一時之間必須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可以利用酒精快速蒸發的特性為身體解一下熱,減低不適。朱柏齡主任在今年6月底實測,在體感溫度38°C的上午9點跑步,跑40分鐘體溫直逼38.6°C,躲到陰涼處用防疫酒精噴頸部、腹部與四肢,才短短10分鐘體溫就回到37.6°C,比自然降溫快了半小時。


    其實用一般的水裝在噴霧瓶裡噴灑在身上也能降溫,或拿濕毛巾擦拭身體也有效果。朱柏齡主任分享經驗表示,噴灑水霧的效果比濕毛巾擦拭好,噴水會造成小水珠,然後水蒸發時可以把體內熱能帶走。



參考資料:

  1. 國民健康署 〈高溫不代表感覺熱!?讓舒適度指數告訴你答案!〉


原文引自:防疫酒精能防中暑?5撇步遠離熱傷害這招實測降溫5.5°C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熱爆了!】
👉涼夏大作戰!特搜快速降溫神器
👉品牌冷氣大賞 下單送豪禮
👉由內涼到外!涼感衣物超下殺
👉防曬良品出遊!不怕太陽曬傷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超商崩潰貼公告:店員都很笨
萬人解約 數位三倍券「滯銷」
坦言募款壓力大 謝龍介已請辭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他每天1杯奶茶 關節竟「長滿結石」 痛風
補充維生素C首選是它 檸檬柳橙排不進前10
喝水姿勢不對要注意 小心脊椎變形還會傷胃
便祕怎麼辦?你可以選擇不用再吃瀉藥
鞋不合腳別硬穿!4個地雷害美腿變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