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車傳停工停產半年 恐成下一威馬汽車

▲中國電動車大廠「高合汽車」18日宣布,即日起停工停產6個月。(圖/翻攝自高合汽車官網)
▲中國電動車大廠「高合汽車」18日宣布,即日起停工停產6個月。(圖/翻攝自高合汽車官網)

[NOWnews今日新聞] 近年來,電動車領域在全球競爭激烈,而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一直保持著爆炸式增長,如今卻面臨著國內需求放緩問題。在結束8天春節連假後,2月18日是中國龍年開工日,但中國造車新勢力、鎖定高級車款的「高合汽車」卻傳出停工停產6個月。外界推測,高合汽車有可能破產重整,成為下一個「威馬汽車」。

綜合中媒報導,高合汽車18日時召開內部大會,並宣布即日起停工停產6個月。內部消息人士表示,高合汽車稱,2月18日之前的員工工資將照常發放;3月15日之前還留在高合汽車的員工,僅發放基本工資;3月15日之後員工僅發放上海基本工資。據悉,高合汽車每月15日發放工資。

一名高合汽車工廠的員工向《中新經緯》爆料,自2024年1月起,所在工廠已進入半停工狀態,至今未生產1輛車,以往每天生產超80輛,而且2月18日起不准進入工廠。

對於停工停產6個月一事,高合汽車未做出任何回應。

先前高合汽車召開全員大會宣布,延期發放1月工資、取消年終獎金和全員降薪。其中1月工資將在2月底補發。針對此事,藍鯨財經報導,高合汽車證實確有其事,並稱根據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公司正在採取比如高管主動降薪、緩發工資等調整措施面對內外部的挑戰。

另有報導指出,自2024年以來,高合汽車不斷傳出經營困難。今年1月網路流傳截圖顯示,因高合汽車拖欠貨款,零件供應商停止供貨。不久,高合汽車位於廣州和成都兩家店面相繼關閉。

此次最新消息顯示,高合汽車經營狀況出現問題,由於資金短缺,高合汽車恐無法裁員補償,不得不開啟了降薪措施以達「變相裁員」的目的。

其實從去年底開始,高合汽車的「內憂外患」已經浮出水面。高合汽車目前販售的車型有三款,主打豪華路線,目前共三款在售車型,其中兩款車售價達50萬人民幣以上,最新車款起價33.9萬人民幣。因售價高,銷量少,2021年、2022年銷量僅4200輛和4500輛,2023年賣出8000多輛。

去年10月就傳出高合啟動第一波裁員,比例高達20%。對此,公司曾稱「部分崗位進行合併、重組、新建」,加上績效末位淘汰,出現人員流動,都是常規管理工作。

一名員工表示,這一波裁員伴隨著部門的合併重組,她所在的部門在裁員和架構調整後的人數差不多為原先的一半,而裁員接近50%的部門經她了解是車聯網部門。除了裁員以外,包括生活補助、電話費補助、長途班車和非高合車型的停車補助、補充醫療保險等福利都一一被取消。

同時間,有關於高合汽車「拖欠供應商款項、資金鏈斷裂」的傳言也不脛而走。《21世紀經濟》報導,被高合欠款的廠商也不在少數,從零件採購、研發測試到市場營銷各個環節,都有廠商受害。

一名為高合汽車提供兩年研發測試服務的供應商老闆王凱稱,在合作初期高合結款「蠻快」,但到了2023年高合的預算越來越吃緊,前一年的費用也遲遲沒有結算。 王凱感覺情況不對勁,於是在去年年中就對高合開啟了基本的斷供,並要求其立刻結算帳款。

其實高合汽車的資金危機已持續一段時間。高合汽車曾寄望中東資本,在2023年6月傳出,母公司華人運通與沙烏地阿拉伯投資部(MISA)簽署備忘錄,宣稱投資總金額達56億美元。但沙烏地阿拉伯在調查後,最終認為高合汽車銷售規模小,投資計畫也因此告吹。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捲入「價格戰」。圖為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參加北京車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捲入「價格戰」。圖為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參加北京車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有中國網友表示,從2010年迄今,中國政府對新能源車補助2000多億人民幣,在巔峰時期更是一年就補助超過400億人民幣,導致出現一批只靠PPT和車模就能騙到補貼的假車企。

在2018年之後,補助開始縮減,到現在徹底歸零,而在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捲入「價格戰」,隨之而來的是卷產品、卷技術、卷價格、卷產業鏈上下游,在中國電動車產業「內卷」狀態下,陸續出現造車新勢力包括人去樓空關店停產的威馬汽車、欠薪的愛馳汽車、被凍結資產的天際汽車等都紛紛倒下。有多名券商分析師認為,2024年「價格戰」和「內卷」還將持續。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電動車領域價格競爭激烈!小鵬CEO警告恐以「血腥屠殺」結束
封控前兆?小鵬汽車董事長爆入境上海被抽查核酸檢測
馬斯克:若沒有貿易壁壘、中國電動車企將摧毀大多數競爭對手

看更多相關新聞
納智捷電動車交車潮啟動 裕隆集團營收將進補百億元
特斯拉傳推出「入門級電動車」售價有望僅76萬
看好電動車在台發展 Tesla Model 3重返市場、福斯集團也準備好了?
高合汽車傳停工停產半年 恐成下一威馬汽車
電動車今年車市占比可望突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