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房價 比疫情更可怕

疫情難撼房市,全美多地現搶房浪潮。房價越高昂,年輕人更迷茫;反正買不起房,不如大肆消費到處玩。如果說疫情摧毀現在,那高昂房價,則是毀掉年輕人的未來。消費主義盛行年代,當儲蓄只能對抗風險,不再改變命運;不斷上漲的房價,注定只是少數人的狂歡。

「如今不買房,一年又白忙」、「你的錢存銀行,別人借出來買房」、「買房猶豫四、五天,新家少個衛生間」。在物價節節攀升、利率歷史低點及房價屢創新高的今天,上述調侃雖略顯絕對,但用來形容房市大熱,卻也不算太誇張。

然而房價起飛的歡騰,其實與大多數人無關。自住房估值升得再高,也是難以兌現的「紙上財富」。而租房一族,很可能陷入今天買不起房,明天更買不起的困境。

疫情以來,政府屢創紀錄紓困,本意通過消費拉動經濟。不過大量流入市場的紙幣,在推高商品價格同時,也讓本就盛行的「消費主義」,更加一發不可收拾。美國年輕人普遍不喜歡存錢,他們的超前消費,一定程度上帶動經濟發展;但也陷入「消費自己,富裕他人」的怪圈。

消費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被稱為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之一。不過當資本碰上消費,一切就會起變化。正如營銷學經典案例「鑽石」,本來無需求,當資本投入巨額廣告費、請名流代言,慢慢教育消費者,久而久之鑽石與愛情掛鉤,這個「透明石頭」搖身一變,成為許多人追尋愛情的剛需。

「不買鑽石就不愛我」、「別人都有,我為什麼沒有」,這樣的對話已屢見不鮮。資本洗腦的力量,讓人汗顏。當然鑽石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日常生活中處處是資本營造的消費主義陷阱。

奢侈品廣告往往鋪天蓋地,按常理思考,他們的產品昂貴受眾小,沒有四處打廣告的必要。背後緣由,是許多奢侈品廣告,根本不是打給潛在買家看,而是讓普通大眾記住該品牌,以便日後能夠辨認,並給予擁有者他們想要的尊榮。就好比看見豪車,許多人會行「注目禮」;對於部分奢侈品消費者來說,這是極大滿足。

富人消費奢侈品本無可厚非,但資本營造的消費主義氛圍,讓許多年輕人也追求奢侈品。在包裝之下,消費成為文化、成為儀式,購買商品等於獲得幸福。尤其在房價高昂的當下,許多年輕人認為反正買不起房,那就多買幾件名牌服飾、化妝品或者電子產品取悅自己。

買房不只是有個家這麼簡單,而是塑造理財觀,讓年輕人對資產管理有長遠打算。而高昂房價,卻讓他們只能陷入消費主義溫柔鄉。新冠隨著疫苗出現終究會過去,其帶來的痛在眼前;而不斷攀高的房價,將是年輕人無法承受之重,傷在未來。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美國房價年漲15% 「二線城市」漲最高
南加房價創新高 連8個月以2位數速度上漲
「曾受性別歧視」 Reddit前執行長鮑康如:對攻擊亞裔事件不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