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增「A71型」死亡風險 腸病毒防重症…少甜食

最容易造成腸病毒重症的「腸病毒A七一型」,每年皆會奪走多名孩童的性命,但醫界對孩子併發腸病毒重症原因,未找到清晰的原因。國家衛生研究院透過動物實驗發現,導致腸病毒重症的關鍵因素與「高血糖」有關,呼籲家長若孩子感染腸病毒,避免在感染期間,過量餵食冰淇淋、布丁等甜食,這類冰品甜食雖能舒緩喉嚨不適,卻可能增加染疫孩童引起重症及死亡風險。

嗜神經病毒 1年曾奪走78命

今年四月,全國腸病毒門急診人次創下近十年來同期新高,多間學校因此停班停課。腸病毒有多種類型,其中又以腸病毒A七一型以及D六八型,最容易引起重症。A七一型是一種嗜神經病毒,會侵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腦幹發炎,而神經性肺水腫連帶使心肺衰竭,病程發展快速,患者恐在數天內死亡。台灣曾在一九九八年爆發腸病毒大流行,當年有七十八名幼童因腸病毒死亡。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等人發現,人類若感染腸病毒A七一型都有「高血糖」現象,為了理解該現象從何而來,研究團隊透過小鼠試驗發現,小鼠感染腸病毒A七一型後,血糖水平顯著上升,控制血糖的胰島素水平顯著下降,證實與人體有相同情況。團隊嘗試透過控制血糖,推斷可提升小鼠存活率,結果證實降低小鼠血糖,能降低腸病毒在血液中的複製數量。

動物試驗 可做臨床治療方向

莊志立說,從研究中找到,感染腸病毒A七一型後,會誘發腦幹中的「微小核醣核酸miR-206」,miR-206會加速病毒在體內複製的速度,大量繁殖後,數量足以侵犯大腦,因此容易導致重症。

研究團隊抑制miR-206的活性,明顯減少了染疫者體內的病毒量。至於為什麼感染者血糖會上升,莊志立說,miR-206可能與血糖調控機制有關。

由於透過小鼠試驗發現,給予小鼠胰島素,降低血糖後,併發重症機率大幅下降,證實高血糖與腸病毒重症間的關係,未來有望研發miR-206作為腸病毒臨床治療的方向。

孩童染腸病毒 要注意血糖值

莊志立說,孩童感染腸病毒後,會產生劇烈喉嚨痛,不少家長為了舒緩孩子的不適症狀,往往會在孩子生病期間,給予冰淇淋、布丁等冰品甜點,幫助舒緩症狀,他提醒,感染腸病毒後,一定要注意幼童的血糖值,避免因血糖的上升,增加重症的風險。

糖尿病目前是許多高齡族群的慢性病。國衛院副院長、糖尿病權威許惠恆提醒,有些案例是孫子在學校感染腸病毒,回家又傳給家人,若阿公阿嬤有糖尿病,重症風險可能隨之提高,需要特別留意。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日本獵奇「乳頭酒吧」!1200元起美女陪酒合法摸胸 須嚴守3大規則
長太精緻!日本美少女「完美到被誤認AI」意外爆紅 本人公開真面目
台大醫申請入學「棄英改社」 名醫校友指另1科也該改:避免天才全擠窄門
前夫外遇她背巨債!白家綺再曝「不堪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