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揪核水產 生物氚分析實驗室啟用

高雄市衛生局25日啟用「生物氚分析實驗室」,每年約可提供400件檢驗量能,搭配核安會上周在澄清湖畔的實驗室,共同建立台灣近海水產輻射安全監測量能。(任義宇攝)
高雄市衛生局25日啟用「生物氚分析實驗室」,每年約可提供400件檢驗量能,搭配核安會上周在澄清湖畔的實驗室,共同建立台灣近海水產輻射安全監測量能。(任義宇攝)

日本福島核電廠於311大地震事故受損後,在2023年開始排放含有「氚」的冷卻廢水,造成民眾擔憂有核食風險,高雄市衛生局25日宣布啟用「生物氚分析實驗室」,每年約可提供400件檢驗量能,搭配核安會上周在澄清湖畔的實驗室,共同建立台灣近海水產輻射安全監測量能。

「氚」除天然存在外,核能設施運轉也會產生,於日常生活中如鐘表、螢光物都含有,一般接觸並無害,但在人體中仍有風險,其中福島核電廠因受損所排放的冷卻廢水,雖已去除大部分放射性物質,但因「氚」難以分離,只能經稀釋後向大海排放。

為降低民眾對核廢水汙染水產疑慮,核安會17日在高雄成立「生物氚分析實驗室」,高雄市衛生局也獲核安會全額補助設立實驗室,成地方政府唯一一座,加上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設實驗室,每年可提供2000件以上檢驗量能。

高雄市衛生局檢驗科介紹,「生物氚分析實驗室」透過水產樣品處理、冷凍乾燥、蒸餾後,透過液態閃爍計數儀分析,可檢測出水產是否含有「組織自由水氚」,若含量超過10貝克,將進一步送至國家原研院實驗室進一步檢驗是否含有「有機鏈結氚」。

檢驗科長林學慶說明,若水產中含有「組織自由水氚」,代表生物有接觸「氚水」,具有流動性還容易代謝,若生物長期接觸,則可能進一步結合成「有機鏈結氚」,民眾一旦誤食,對人體健康較具風險性。

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說,高雄市先前就已購置「純鍺偵檢器搭配加馬能譜儀」,可檢測食品中放射性核種包含碘-131、銫-134、銫-137,加上這次成立的「生物氚分析實驗室」,將配合中央食藥署協助全台食品檢測,把關民眾食品安全。

高雄市議員李雅靜表示,為增強民眾食安信心,政府要持續加強日本海域水產檢測,且要立即公布檢測結果,才能讓民眾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