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潛聯想魚能發電!高中生研發奪獎將出國比賽

傳說有人看到魚逆流上游,體會出人生哲理,但接下來這則新聞,可不是神話!基隆安樂高中二年級學生陳懷璞,從小住在海邊,覺得魚游泳時應該可以發電,所以研究出一款安裝在魚身上的微型發電設備,在台灣國際科展獲獎,5月將前往美國比賽。

一手拿著模型魚,另一手拿著的三角型黑色盒子,就是「魚能發電裝置」,陳懷璞一邊細心解說發電原理,眼裡還不斷投射出對科學的熱情。

陳懷璞說:「我做了一個這叫魚能發電模組,當他把這個裝在魚類身上的時候,產生壓力差或是渦流,這些電就能存在這個裡頭。」

基隆市安樂高中二年級的陳懷璞,開發出安裝在魚身上的微型發電裝置,這個設備還可以用在海底的探勘、偵測、記錄數據。

他以這項裝置,獲選進入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青少年科學人才培育計畫」,也在台灣國際科展,工程學科獲得一等獎,5月將代表台灣前往美國參加國際科展,但會想透過魚發電,是來自小時候住在海邊的經歷。

陳懷璞說:「因為我從小就住在基隆,我很常去浮潛、很常去釣魚,那小時候看到大洋中的魚類,流動速度產生的動能很大,那我就想說能不能利用牠們這個優勢來發電。」

要製作魚發電裝置,牽涉到多個科學領域,陳懷璞一邊做、一邊請教各方專家,學校老師也非常支持他。

安樂高中老師劉育祈說:「從他第一次上我的課程裡面,他就來找我去詢問相關問題了,透過自然科老師,還有學校數理科學方面的老師的建議之後,他就寫了一個計畫。」

雖然這項發電裝置,目前只供應自身的電能,但陳懷璞這項研究,已經可以透過魚類進行海底環境和數據觀測,未來如果成功開始運作,對於海洋生態研究有相當大的助益。

(民視新聞/陳崇翰 基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