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MIH電動車聯盟,不到2年讓100家日企喊in!鄭顯聰:「台日合作是必然」

要打進日本企業很難,從初次見面到真正簽下合作備忘錄或訂單,往往來回數十次,也許會秏掉幾年時間。要打進日本汽車業更難,因為這是講究安全和穩定,只和特定圈子往來的生意。

以造電動車為目標的鴻海MIH開放電動車聯盟,卻在推出不到2年,就爭取到100家日本汽車供應鏈廠商加入,包含日本最大汽車零件廠日本電裝(DENSO)、全球最大微型精密馬達製造商日本電產(NIDEC),以及極具國際知名度的京瓷 (Kyocera)等,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是在傳統的燃油車領域,MIH可以說機會渺茫。豐田(Toyota)、本田(Honda)和日產(Nissan)等車廠,都有自己的一級和二級供應商系統,緊密合作多年,很難替換。這種牢不可破的關係,確保了各款汽車的穩定生產。

但是電動車打破了行之有年的超穩定結構。特斯拉(Tesla)的市值在過去2年暴衝20倍,一家就比豐田、福斯(Volkswagen)和通用(GM)這3家日、德、美最大車廠加起來還多出許多。要快速應對推出電動車,靠以往的內部自主式創新很難,嘗試外部結盟的開放式創新因此產生。

爭取日企大咖加入,整合車用技術供應鏈

日企之所以積極加入,主要是日本車廠過去著重油電混合車,但近幾年純電動車成長力道強勁,日本零組件業者也積極想往純電動車發展。MIH執行長鄭顯聰強調,「在造車上,日本與台灣的供應鏈體系一定緊密結合。」特別是MIH標榜建立標準化、規格化的方式開發電動車產品,透過零組件共用才可大量生產,有助於降低電動車的開發成本。甚至聯盟夥伴可透過該平台,擴大海外市場,打破過去封閉的汽車供應鏈。

MIH聯盟 圖/攝影/蔡仁譯 
MIH聯盟 圖/攝影/蔡仁譯

加入MIH的目的是能力互補。日本企業擅長電機、空調和精密電子儀器,有助於提升台灣造車能力,雙方不僅是聯盟夥伴關係。鴻海和旗下鴻華先進以及日本電產三方規畫在台成立合資公司,將發展馬達電機系統,以及各種車用電機產品技術研發、製造和銷售。鄭顯聰提到,台灣的電機廠陸續從家電產品延伸車用馬達,未來台日供應鏈也可相互學習。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王忠慶認為,「台灣非常缺乏關鍵零組件,日本可以滿足像是車用馬達和電池等關鍵技術。包含豐田和本田的關鍵供應商都有加入MIH,如日本電裝就是豐田的供應商。」

能爭取到指標性日企響應MIH,與鄭顯聰過去在福特(Ford)、蔚來汽車累積40年的汽車產業人脈有關。「我跟日本電裝認識30年,日本電產也是我在蔚來汽車就認識,因此回到台灣第一件事情就是找他們吃飯。」

日本造車、台灣軟體支持,串聯電動車結盟

但要如何獲得日企的信任?鄭顯聰觀察,「日本人非常重視關係。」像是日本要去中國發展,會先把人送到台灣的國瑞汽車培訓。國瑞汽車為日本豐田在台的製造基地。

另一個例子,是鴻海的合作夥伴裕隆,與日產和三菱有長期合作關係,裕隆還是日產全球第一個海外授權生產汽車的公司。鄭顯聰表示,無論是現在的裕隆,還是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裡面的同事都曾受過日產和三菱公司培訓,彼此理念接近。

在技術上,「台灣做事按部就班,碰到的品質問題較少。」對技術與程序的要求高,做完後會重複確認,作業員本身就帶有品管的精神。

MIH聯盟 圖/照片提供/MIH
MIH聯盟 圖/照片提供/MIH

雖然日本擅長硬體,但較欠缺軟體人才,主要是日本的工作環境較制式標準化,較難容納需創意的軟體人才。MIH也可強化日本車廠較弱的軟體與半導體技術。鄭顯聰指出, 台灣有半導體的基礎,隨著電動車上需要軟體應用增加,包含車輛的聲控、觸控到區塊鏈技術,台灣都具有發展潛力。

加上日本也意識到已經在半導體技術落後,力邀台積電到熊本設廠,未來日本在晶片、軟體上都需要台灣的協助。「 日本的造車工藝,結合台灣的軟體創新,彼此文化相似,台日合作是必然。

鴻海設定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率5%,營收規模達到1兆元。王忠慶觀察,鴻華先進提供整車設計開發及系統驗證,MIH供應關鍵零組件,形成鴻海切入電動車代工的「左膀右臂」。

加入MIH聯盟,對日企來說是買保險,取得一個參與發展電動車的機會,但同時在原先供應鏈上的努力也在加快。對MIH來說,這是第一步,盡快從中整合出雛型車,才有下一步。

如何與日企打交道?

Tip 01

善用鄭顯聰在汽車產業多年的人脈,開啟與日本指標汽車零件廠合作

Tip 02

打造電動車開放平台,降低乘用車開發門檻,讓日企有機會拓展新興市場

Tip 03

日本人重視關係,鴻海的合作夥伴裕隆,與日系車廠關係密切,藉此獲得日企信賴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更多報導
郭董旗下健康服務品牌H2U收購iFIT、ECFIT部分業務,下一步力拚海外IPO
鴻海攜手恩智浦合作開發車用平台,推動開放式電動車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