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台灣3成領先銀行 今年花5千萬預算投入生成式AI

顧問公司麥肯錫針對台灣15家領先銀行,進行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進行以及應用範圍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銀行,已經開始應用且採取不同規模試點,只有不到1成的業者已經達到規模化應用的狀態。另外,有近半數的受訪銀行已經在2024年明確編列GenAI的專門預算;且只有30%的領先銀行已制定新台幣5千萬以上的預算支持GenAI 基礎設施、人才招聘及相關技術的發展。

麥肯錫在今年(2024年)對台灣超過15家商業銀的高階主管進行調查,這些銀行加總的淨收入占台灣銀行業總收入約7成,受訪者涵蓋董事長、總經理、個金與法金的業務負責人、資訊長、策略長等職位,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麥肯錫指出,台灣銀行業已經開始嘗試應用生成式AI,但尚未規模化,調查顯示,有75%的銀行已經開始應用並採取不同規模的試點,但不到1成的業者達到規模化應用的狀態。另外,銀行在資源投入必須提升,才能支持生成式AI的發展。根據調查,近半數的受訪銀行已經在2024年明確編列GenAI的專門預算,不過,只有3成的領先銀行已制定新台幣5千萬的預算支持GenAI在基礎設施、人才招聘及相關技術的發展。

麥肯錫也指出,全球銀行業每年可能因採用GenAI而創造2000至3400億美元的潛在價值,佔全球銀行利潤的9%至15%。在台灣,預計每年可為銀行業新增新台幣360至600 億的利潤。

麥肯錫也指出,儘管生成式AI,對於台灣銀行業應用前景可期且價值巨大,但未來規模化的應用仍將是重大挑戰。至於在規模化發展的6大能力中,台灣業者在IT架構、數據治理、風險管理及變革管理等能力仍普遍不足。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AI人型機器人若用於金融業 專家:改變恐天翻地覆
生成式AI衝擊教育場域 葉丙成:家長、社會須取得共識才能加速推動
TAIDE模型台灣味十足 卓榮泰:盼導入公部門提供便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