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越綏專訪二】與兒女分離14年 女兒只能抱著媽媽衣服聞味道

一夕之間家破人亡,黃越綏難以接受,一晚風雨交加,她備妥安眠藥、寫下遺書,卻聽見當時就讀國小的三個兒女在睡夢中喊著媽媽,她號啕痛哭後撕掉遺書,決心重振生活。她攜兒女回台寄居台南新營娘家,獨自在北部大學擔任講師,並從事諮商工作,努力賺錢。

兒女回菲 分離十四年

然而孩子們卻因語言不通、成績落後,被同學諷為「番仔」,加上在台生活費遠高於菲國,一年後,她決定讓子女返菲求學。母子相隔二地,直到3個兒女都以優異成績自國立菲律賓大學畢業,14年間聚少離多,為了省錢連電話都不敢常打。

談及3個孩子在菲相依為命,口才一流的黃越綏瞬間哽咽,幾乎說不出話。剛上國中的長子得扮演一家之主,保護妹妹安全;女兒們負責買菜煮飯,上市場被小販喊「太太」;菲律賓颱風多,颱風夜停電時小女兒再害怕,也只能抱著媽媽的衣服聞媽媽的味道;有一次兒子生病時,打電話跟媽媽說:「我發燒40度,快死掉了,死前想跟媽媽說我愛妳。」

黃越綏很自責:「他們不是自願到這個世界,是我把他們生下來的,結果讓他們生活在這種孤單害怕的情況下,做母親的很內疚…」不慣示弱的她眼淚、鼻涕不止,歎道:「這是很大的傷痛,我答應孩子不再談這一段,30多年前的事情了,沒什麼好談的,我們往前看。」

黃越綏將家變喪偶傷痛及兒女親情羈絆轉化為動力,積極投入台灣民主運動、婦女運動和社會運動:1995年,她捐出全部積蓄,成立「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2003年,於台南設立「麻二甲之家」,收容未婚懷孕少女及弱勢失依兒童。

婆媳融洽 熱線好肉麻

長年與兒女分隔二地,黃越綏自稱給他們三大自由:信仰、選擇職業和交友擇偶,除非兒女主動求救,否則她從不干涉。兒子Edwin談過幾段戀情,想帶女友見她,卻被黃越綏拒絕:「我問他打算結婚嗎?沒有的話那不用見了,你們處得好就好。」不見的理由是?「我怕見了之後,我給的意見不一定正確,卻會影響孩子的心情。」

5年前,40歲的Edwin告訴媽媽要結婚了,對象年紀比他大一歲,不知媽媽能否接受?黃越綏馬上答:「很好,趕快定了吧,不然你去找一個大18歲、20歲的,我就昏了。」

黃越綏(右)寫過多本兩性書籍,也常上談話性節目,大鳴大放的「黃老師」形象深入人心。
黃越綏(右)寫過多本兩性書籍,也常上談話性節目,大鳴大放的「黃老師」形象深入人心。

兒子成家,黃越綏是否曾感到失落?她一口否認:「沒有。不管他娶誰,我都感謝她。」她習慣扮演黃老師,諄諄教誨勸婆婆要學習放手,媳婦則要學習體諒,「婆婆付出數十年心血才把兒子交棒給另一個女人,影響力日漸消失,即使表現得再瀟灑,也還是失落。」她理性客觀地替全天下的婆婆和媳婦發聲,彷彿自己不是其中一分子。


更多鏡週刊報導
【黃越綏番外篇】兒子愛的排行榜冠軍是媽 她一句話讓兒媳好安心
【黃越綏番外篇】 大老闆開出誘人結婚條件 她卻拒絕再當貴婦
【黃越綏專訪一】軍火商丈夫遭綁亡歿 豪門媳婦變弱勢單親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