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到日 成功繁殖2隻小黑琵

黑面琵鷺到日 成功繁殖2隻小黑琵

臺北市立動物園二零一零年時,送到日本多摩動物園的黑面琵鷺「臺北」,已經順利繁殖後代,動物園表示,為了讓這隻以「臺北」命名的救傷黑面琵鷺成功繁殖,日本「多摩動物園」也煞費苦心,包括提高生殖季親鳥的產蛋率、還有雛鳥的存活率,去年終於成功孵化「橙綠」及「黃赤」兩隻小黑面琵鷺。(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2002年底,黑面琵鷺「臺北」在宜蘭農田被發現無法飛行,經過宜蘭縣政府緊急轉送到臺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傷中心治療。當時動物園獸醫發現牠左翅骨折、而且感染壞死嚴重,極力搶救挽回「臺北」生命,卻因為關節僵硬無法飛行而不能野放。為了讓這隻搶救存活的黑面琵鷺雄性個體,對保育有所貢獻,臺北動物園在2010年將「臺北」送往日本多摩動物公園,參與圈養黑面琵鷺保育繁殖計畫,歷經多方嘗試,去年終於成功繁殖出2隻小黑琵。動物園表示,為了讓無法高飛的「臺北」成功參與保育繁殖計畫,多摩動物園煞費苦心,例如將選中的新娘剪羽,讓雌黑琵「黃黃」待在地面上來加強「臺北」的交配成功率;或運用孵蛋器及人工育雛技術,提高生殖季中親鳥的產蛋率與雛鳥的存活率。2013年終於成功孵化「橙綠」(母)跟「黃赤」(公),剛

孵出的小黑琵嘴是粉紅色,目前已經到大鳥籠跟其他的黑面琵鷺一起生活。

動物園表示, 黑面琵鷺只分布在東亞,牠的存在是沿岸濕地生態系的健康指標。由於黑面琵鷺是遷徙性的鳥類,牠們的存續,要靠所有遷徙路線上的各個國家,包括南北韓、日本、香港和臺灣來共同保護牠們的棲息環境。 每年有近60%的黑面琵鷺會飛到臺灣度冬,現在正是牠們換上金黃色的繁殖羽,準備離開臺灣,一路向北飛越2000公里,回到繁殖地朝鮮半島的時候。在國際關注下,近年來黑面琵鷺的野外族群量已呈現微幅的上升。 (照片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