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何時打》打點滴營養直接輸入血管吸收快? 錯!

許多民眾以為打點滴是把營養直接輸入血管,吸收比較快,其實這是錯誤觀念,當腸胃吸收養分時,會利用特殊酵素將營養分解帶進血液,然而靜脈直接注入營養補充劑,養分沒有充分融入血液,大多仍然在水份中,因此細胞要吸收也不容易,水分經由腎臟代謝後,許多養分會隨著尿液而排出體外。 但脫水、自己進食出現困難時就需要打點滴。消化內科醫師吳文傑表示,如果嚴重腹瀉造成脫水,加上進食上出現困難時,最好住院接受治療,並施打點滴。 吳文傑表示,當出現持續性腹瀉症狀的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點滴。尤其民眾如果拉肚子出現體力不濟,飲食量很少時,要特別留意,因為從飲食上很難短時間內補充到足夠營養素與水分,此時可由醫師評估住院治療。 此外,腸病毒、膿痂疥、日本腦炎、登革熱是夏季幼兒必須留意的重大傳染疾病。醫師多會要求遭感染的小朋友多喝水,若有脫水現象就需要點滴注射。就醫主要是舒緩症狀,預防其他併發症。 有時伴隨感染出現泡疹性咽峽炎,常讓患者食慾不振,不想進食。症狀是口腔後部出現水泡,很快破掉變成潰瘍,多有發燒二至四天症狀,口腔潰瘍約維持在七天左右。 腸病毒潛伏期二至十天,平均三至五天,常見症狀是發燒、食慾不振、喉嚨發炎、口腔潰瘍、流口水、皮膚疹;較嚴重的除了發燒,繼續惡化則可能高燒不退、嘔吐、嗜睡、四肢無力、心跳加快、臉無表情、有幻覺;甚而低體溫、抽筋、呼吸困難、意識不清、肺及消化道出血,最嚴重時昏迷、呼吸窘迫、心肺衰竭等。 開刀或意識不清患者,因為無法用口進食,必須使用靜脈點滴補充營養,但病人情況逐漸恢復,開始正常飲食,就必須停止靜脈營養補充,原因是補充劑不如食物營養均衡外,腸胃長期沒有進食蠕動,絨毛功能可能發生退化,未來營養吸收功能會減退,因此營養來源依舊以食物最好。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江柏欣表示,入住加護病房或意識不清的重症病患,可能因為插管或其他原因不適合進食,但身體依舊需要養分,因此必須藉由靜脈輸入養分,例如油脂、脂溶性維生素、或蛋白質等,但這類營養補充劑須由醫生視病人狀況開立處方,由醫院藥房調配,與市售營養補充配方不同。 一般民眾常見的點滴,成份大部分是水份與少量葡萄糖,若需要可能會額外增加維生素B,因此點滴絕對不可能取代一般飲食;另外,若腸胃長期沒有食物經過,蠕動功能會越來越緩慢,營養吸收的關鍵絨毛,也會因此而萎縮,可能導致未來營養吸收功能下降,讓所需養分攝取量不足,引起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