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避震器與惡路的正面對決

「你有手部痠麻的問題嗎?」
 
拿掉既定的刻板印象,龍頭避震器的加入,不失為騎乘當中一份良好的輔助。訴求加裝後帶來的穩定性,在路過坑洞與障礙時,的確可以帶來更安全、舒適的感受。多說無益,這回我們嚴選了北、中、南的特殊路段,用實測的方式,親身感受龍頭避震器在惡劣路面的真實路感!
 
一、北台灣代表:新竹勝利路石板道
 
由在地的車友帶路,小編的第一站來到信義街與勝利路上,地處新竹東門圓環護城河周邊,這條石板路提供市民休閒與藝文空間,晚間穿插著街頭藝人的表演,成為風城的特色路段;漫步於此或許浪漫,不過,石板的表面凹凸不平,在長年使用的情況下,路面已經產生弧度。停下腳步觀察,通過此地的汽、機車,跳動的情況已經相當明顯,更不難想像行經此地時,單車族的感受會有多麼強烈。

 


與其說是騎在路面上,用「跳動」來形容或許更加貼切
 
還好,這裡畢竟不是正統的石板路,我們也不是正統的古典賽選手;借助車褲的保護,接觸坐墊的臀部尚且過關,但不可否認的是,抓握車手把的同時,手部的震動依然相當明顯;對於沒有加裝的車手來說,面對未經修飾的傳導,折騰的感受不在話下。

 


行經橋面上的石板路,又是另一番顛簸襲來
 
沒有換上寬胎,也沒有纏上雙層手把帶,我們讓龍頭避震器的功能,成為車手的第一道防線,從石板路上急駛而過,適時地上下作動讓踩踏更加平穩,類似懸吊系統的機構,就像公路車版本的前叉避震器。一面複習職業車手在石板路奔馳的祕訣,透過流暢的輸出,抵禦不定時的彈跳路感。建議車友,如果有志挑戰長距離,不妨再搭配一副手套,減震的效果更好,一併緩解惱人的手部痠麻問題。
 
二、中台灣代表:台中潭雅神綠園道
 
由神岡支線鐵路改造而成的潭雅神綠園道,是台中市除后豐鐵馬道與東豐綠色走廊之外,規劃最為完善的自行車路線之一。不過,在享受良好車況的同時,從潭子中山路出發的車友,應該會先感受到一陣顛簸,又以公路車騎士的感受最為明顯。週末探勘之後,小編決定把這裡當作中台灣的代表路線。

 


潭雅神綠園道,近潭子入口的路感相當顛簸
 
假如騎的是登山車,或許感受還沒有那麼強烈,但像是公路車或折疊車這種缺乏避震的車款,在單趟13公里的旅程裡,來回可要特別繃緊神經。不僅是「奇檬子」的問題,過多的震動也會影響抓握的安全性,身為中部子弟的小編,就經常在這裡被震得雙手發麻。
 
上路前,柏油路看來沒有太大的殺傷力,但細碎的砂石穿插破碎的路段,與一般主要道路相形之下,感受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加裝龍頭避震器之後,路面的顆粒感已經有所改善,與加裝前相比,著實平順不少。特別在穿越路橋的下坡路段,不僅速度較快,心情也比較放鬆,若是在落差處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危險。還好,簧力拉伸與壓縮的表現,弭平了通過間隙時的顆粒感,這是龍頭避震器體驗潭雅神時,效果最為顯著的路段。

 


自行車道的柏油路看似平緩,其實騎公路車體驗相當有感
 
三、南台灣代表:高雄鳳山三民路紅磚道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熱情的南臺灣,晨間的市場聚集相當大的人潮,看到這裡,車友們應該不陌生吧?這裡位於鳳山市中心,三民路上的雙慈亭前,街坊鄰居們採買的所在地。對自行車來說,紅磚的路感約介於前兩者之下,不至於像石板路一樣跳動,也沒有太多細石或破碎路面的干擾,屬於台灣各地都很常見的路面。

 


像這樣鋪設紅磚道的路面,在全台各地都很常見
 
在加裝龍頭避震器後,震動的感覺波動的感受沒有以往那麼明顯,與使用前的情形兩相對照,龍頭避震器隔絕直接由地面傳導到雙手的震波,在沒有高低差的情況下,通過橫直交錯的紅磚道數次,整體感受與一般道路相去不遠,也是三個測試路段中最平順的一段。唯有間或出現的水溝蓋,成為打擾騎士旅程的不速之客,但從平穩的騎乘狀態來說,使用的成效確實無庸置疑。

 


加裝龍頭避震器後,騎乘的感受平穩許多
 
完成特殊路面的挑戰,再次證實龍頭避震器的成效,不過,除卻一般道路上的坑坑疤疤,還是有許多車友好奇:「龍頭避震器之於車手,是不是真的有幫助?」
 
由於本身預壓的設計,在爬坡路段或抽車時,反應並沒有車友想像的明顯。不怕稀釋賣力踩踏的輸出。倒是行經下坡或坑洞路段時,龍頭避震器的反應較為明確,隔絕震動不適的感受,有效提升單車族的安全性,免除公路車友既有的疑慮。下一站,我們就要帶著龍頭避震器體驗爬坡與下坡路段,再次挑戰「它」的表現!

★ 華文最大自行車網站單車時代,提供國際新聞、台灣熱門活動、經典賽事、專業維修保養知識、特色人物車隊專訪、新品搶鮮看、產業快訊:http://cyclingtime.com/tw/
★ 收看即時訊息
1-加入【單車時代】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yclingtime.tw
2-加入【單車時代】WeChat(ID搜尋=cycling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