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世界第1大壩 引鄰國反彈

中國河川眾多、水力資源豐富,近年政府積極投資西部內陸的水電開發。(photo by okeos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張芮瑜綜合報導】位於中國四川省的世界第1高水壩─「錦屏大壩」即將在2015年年初竣工,除了為中國提供大量水力發電外,承包商擬引進新興的開山引水技術,擴增發電效能。然而,開發工程也引起鄰國抗議,因水利整修使河川流至東南亞時水量大減,為此,緬甸在2011年甘冒違約風險,中止與中國的水利工程合作計畫。

【重視水利投資大壩】 水壩是全球第2大電力來源,僅次於石化燃料,產能為地熱能、太陽能與風能總和的10倍。而中國幅員遼闊、河川眾多,水力資源豐富,總儲量居世界第1,2011年水力發電量更是世界之冠,但和他國相較,中國的水力的開發利用率卻相對較低,目前中國水力開發利用量約占可開發量的4分之1,低於水力發電發達大國60%的平均水平。

《德國之聲》報導,近年中國政府積極投資西部內陸的水電開發,位於四川省、訂定2015年初竣工的錦屏一級大壩,將於雅礱江中下游河段開發水力,規模將超越三峽大壩,以305米高度,立足全球高壩之首。

完工後,除承包企業獲利外,提供發電工程技術的西門子、海瑞克等德國能源開發公司也分得一杯羹,北京當局更達到擴大再生能源的政治目標,甚至籌畫在2020年以前,在青藏高原上繼續增建20座大壩或水力發電站,以提供大西部地區電力。

【影響下游抗議不斷】 密集的水力開發引起中國鄰國的抗議。因河川資源和流經國家息息相關,南亞大陸上幾乎所有河川都源於中國境內的喜馬拉雅山區,且地表升溫,導致青藏高原冰川面積縮小,河流水量也逐年下降,加上人口膨脹、人民飲水需求上升,已對河川周邊人口造成影響,中國大修水力將使下游國家用水問題,更加嚴重。

以緬甸密松大壩為例,據《美國之音》報導,2005年緬甸前軍政府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簽署伊諾瓦底江上合建密松大壩的協議,原訂2017年完工後,將提供中國雲南省每年21千兆瓦的電力,但此耗資35億美元的工程,卻遭緬甸民眾以影響用水、破壞生態為由強烈反對,2011年緬甸改革派總統吳登盛因此下令暫停建設。中國大興水利遭鄰國抗議,聲浪恐怕將隨大壩數量的增加,而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