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文史地教育理當如此
據報導,淡水環境藝術節今年堂堂邁入第9年,每年眾所期待的是由淡水在地居民演出的市民環境劇場。83歲的社區大學學員阿嬤蔣吳香,從第1年就參與演出,排練從不缺席,只為了要「淡水人演淡水事」給大家看。 今年市民環境劇場,將以「五虎崗奇幻之旅」重新演繹淡水故事,將有4段包括「海賊王蔡牽」、「八庄大道公」、「西仔反」及「馬偕之愛」穿插進行。文化局長林寬裕表示,今年除了踩街和環境劇場外,更結合了淡水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淡水南北軒百周年慶典」,將精采的南北軒子弟戲一起納入。其實正確的文史地教育,也理當如此,不是嗎? 幾年前,龍應台在歐洲新書「大江大海」發表會上表示,她童年時所受的文史地教育,都是在講孔孟文化、五千年歷史與長江、黃河等中國的大山大水。她說:「我們從小被教育,這個小島代表整個中國。我們成長在一個矛盾的環境中,總是在學習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卻假裝你周圍的東西並不存在。」她長大後才發現,這是殖民者的教育方式。龍應台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她大兒子十歲時,在德國小學拿到一張他們所居住的小鎮地圖,興奮地找她一起研究,她卻覺得悲傷,因為她小學在台灣,從來沒有得到這樣一張地圖,我們的文史地教育幾乎全都是在講中國的東西。 長久以來,國府的黨國教育,刻意灌輸太多大中國的文史地給學生,而台灣的文史地卻備受漠視,以致有許多人還搞不清楚自己的「母親」是誰?也不知台灣有多少菁英人士在二二八事件中慘遭國府毒手,以致有女主播還不知陳澄波是何許人也,以前還有優秀年輕軍人與歌手把中國當祖國,如今有許多國民黨高官與退將也是一樣,從極端反共轉變成投共急先鋒,這都是荒謬的國民黨黨國教育所致。 沒有人否認中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沒有人說完全不列入,只是比例多寡問題而已,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應該以本土文史地為主體?不僅德國教育是這樣,相信其他世界各國的教育也都是如此,應該由近而遠,由親而疏,由易而難,由簡而繁,循序漸進。事實上,其它許多學科教育,不也都是如此嗎?然而以前國民黨的黨國教育,文史地都以中國為主體,連遙遠的三皇五帝與長江黃河也要我們學子認識,卻不教育學子先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不是本末倒置嗎?不是殖民教育嗎? 淡水「五虎崗奇幻之旅」將於今年10月21和22日晚上7點,於淡水捷運站後的金色水岸演出。希望海內外鄉親與各國觀光客,屆時能來淡水觀賞台灣特有的鄉土露天劇場,順便逛老街,欣賞著名的淡水黃昏景色,並回味令人難忘的台語歌手洪一峰的「淡水暮色」與金門王的「來去淡水」。希望總統與行政院長等政府官員也能前來觀賞,當有助於鄉土劇場的推廣與發揚,進而提升國民愛鄉愛土的情懷與國家認同。 總之,正確的文史地教育應以台灣為主體,不僅應落實到社會,也應在校園落實,讓學生能以實作方式演歷史劇,則學習不再是痛苦的死背與考試,而是快樂與成就感,並能深刻了解台灣的文史地,了解自己的祖先當初是怎麼在此生活、奮鬥與捍衛家園,進而學習知恩、感恩與報恩。筆者相信,這就是「飲水思源」不忘本的教育意義吧?其實,歐美等國家的文史地教育方式,即為如此,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