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情思】失落的美麗天使心

【凌情思】失落的美麗天使心

那天,在《民報》讀到一篇文章〈「看不到」的學習,「看得到」的需要〉,對於曾經從事過社會工作的我而言,這個故事是敲在心上的痛與美。我讀讀停停,讀了好久才讀完這篇其實並不長的文章,因為,文章裡談到的一些事,勾起心底一份很美的記憶。 這篇文章記述了視障者王士朋在受教育過程中的艱辛。在硬體,如:學校的點書資源很欠缺;於軟體,如:一些教育者對他的排斥與偏見。這些不友善的環境情況,讓資質極為優異的他受盡學習的挑戰與折磨。當然,在艱困的學習過程中,並非沒有對他友善的學校、師長和同學,只是對我而言,師長對王士朋的關心和付出心力,實為師者本該有的義務與責任。這個故事會讓人感覺特別地溫暖,是因為沒有盡責而失格的教育工作者比認真負責、關心學生的老師還多,已變成「正常」的常態。沒想到,在離開我的工作領域這麼久之後,學校的學習環境並沒有長足的進步,真讓人忿忿傷懷。 過去,因為在一家提供親職教育諮商與兒童情緒行為管理教育的基金會之附屬兒童托育中心(通常稱作安親班)工作,我們的許多學生都有顯著的情緒行為狀況,當然,這要「歸功」於一些學校不願意幫助學生而「推薦」家長把孩子送到我們這裡。也許看到這,您不禁會想,那樣的安親班要怎麼教導孩子呢?老實說,難,也不難。 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他們「有特別需求」 難,在於要花費極大的心思來了解孩子和想辦法幫助孩子;不難,則是不管您認為是所謂正常或有問題的孩子,其實心思都是很單純善良的;而且,他們有超乎許多大人不能也不願意理解的聰穎。 在美國,我有過在學校工作的一點經驗,他們的教育工作者早已從過往的「有問題」的孩子之說法和概念,來到了現在的「有特別需求」(people/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的觀念。這樣的想法,除了要去除對人標籤化,也是認同個人的獨特價值。因重視個人的獨特價值,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其個別的需求。當然,大部分的人的需求可能都很類似,但有些人的需求則和多數人不大一樣,有時甚至非常不同。所以根據這個概念,學校給予學生適切與足夠的資源,就非常重要,學生才可以好好學習,不是嗎? 所以,前面我說到在那個安親班的「難」,就是要費盡心思去懂孩子,幫助他們來告訴我們他們的想法和需要,甚至是遇到的問題。在懂了他們的需求之後,就要想想該怎麼幫助他們。通常,我們選擇幫助孩子學習「自己」處理問題和讓「孩子們互助」兩種方法。 我們曾有過一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他常被同儕排斥,這是過動孩子幾乎都會面對的痛苦。而這位孩子(就稱他小海吧),後來還多了一個讓同學排斥他的原因:身上有嚴重的尿騷味。 根據我的觀察與對他的了解,我猜測是小海急著要跟大家玩,所以還沒有尿乾淨就穿上褲子。猜測需要求證,所以在讓他比較安心的無人教室中,我告訴他我很關心大家說他臭臭的這件事,是不是太想和大家一起玩,所以沒有好好地上廁所?他用那雙無辜又有點受傷的大眼睛看著我,點頭。我再跟小海說,媽媽說她每天都幫你準備一件內褲可以換,所以味道沒有以前重,你覺得呢?除了換內褲,還可以怎麼辦?你這麼想跟大家交朋友、一起玩,可是當你的身上有臭臭的味道,很多人就不想和你玩了,這不是和你想要的相反嗎?而且,被嫌臭,你也感到很難過,對不對?小海沒有說話,但他委屈的神情對我說,是。 引導他們,孩子會體貼而勇敢地為彼此做事 而後,全班聚在一起。我和大家說,你們有沒有玩到其實已經很想上廁所又忍著不去,只想繼續和同學朋友一起玩?(很多孩子都點頭)你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有沒有跟你們說過上廁所很重要?不好好上廁所會生病?(孩子們都點點頭)最近老師常聽到有人對小海說他臭,他好難過。他就跟你們一樣,喜歡和大家一起玩,而且是非常喜歡和大家在一起,所以沒有好好上廁所…(我話還沒說完) 小漢說:「小海我們會等你啦!」 小魚接著說:「小海你不要忍著不尿,會生病的。」 小晴則說:「你慢慢尿,不要緊張。」 小方建議:「以後有人要上廁所,我們就暫停先不玩,等那個人回來。」 全班不只都同意小方的提議,有人還走向小海,拍拍他的肩膀,給小海鼓勵。當年,這些孩子是來自五所不同學校的二年級小學生。這群孩子不只幫助過小海,還體貼勇敢地為彼此做了許多事,有創意地幫助自己和同學在課業上的學習。真的,那年他們只有八歲。 許多人在讀過乙武洋匡的自傳《五體不滿足》之後,幾乎都會說自己是多麼欣賞他積極開朗的人生觀和敬佩他勇敢努力奮鬥的精神。然而,我們可曾想過,乙武洋匡和其他一樣有特別需求的身障者,之所以要那麼辛苦奮鬥,除了身體狀況的因素,另一大半原因是社會對他們的不友善,沒有或甚至不願意提供一個讓他們可以較方便生活的空間。事實上,這部分的困難,乙武洋匡在書中多次詳細地形容;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資訊不足,除了社會工作者外,我幾乎沒有聽到有人對這個議題的檢討。 2016年,獲得總統教育獎的漸凍人胡庭碩在搭公車時遇到狀況: 第一輛公車說電動車不能上車; 第二輛公車說低盤和斜坡壞了; 第三輛公車說人太多,無法讓他上車。 當時新聞中說,胡庭碩表示,他要搭公車卻被「拒載」…。我看見好些人對此發表意見,認為公車沒有拒絕載他啊,是公車的設備壞了,但我認為這就是拒載,一種隱性的拒載。因為公車的那些設備就是要服務身障人士,所以要像檢查公車其他部分,如引擎、油箱、煞車、窗戶、雨刷、逃生口等等,每天都要確認可以使用,壞了就要立刻修復。還有,我在美國搭公車的經驗,沒有所謂人太多,無法讓身障者上車這種事,因為,那個專屬身障者的位置一直在那裡等著讓他們使用。當然,若是那兩個位置已被身障者所使用,就真的無法讓後來者上車了。 那麼多的大人是怎麼丟掉天使心的? 和胡庭碩這則新聞約同一時間出現的,是藍色高跟鞋教堂即將對外開放的「大」新聞。媒體報導的內容都是記述高跟鞋教堂的建造,是為了紀念過往嘉義沿海罹患烏腳病女子無法穿高跟鞋結婚的遺憾,和驕傲形容我們擁有世界最大的高跟鞋型建築,完全沒有關心那一群人失去雙腳後的生活,也沒有藉此機會討論我們的社會是否建立了一個適宜身障者生活的環境空間。(難道又是我的資訊不足?) 除了描述日本社會環境對身障者的不友善,乙武洋匡還幾次自問,也更是向大眾提問:「一個身體障礙者對於一整班的孩子是個負擔拖累嗎?」在他的經驗裡,開始的時候,同學們也許好奇或有那麼一點害怕;然而當了解認識他之後,都認為一個有特別需求的同學,其實和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他發覺,孩子的心是那麼地柔軟有彈性,願意去學習、調適和大方地給予。並且,因為班上有身障同學,孩子們因而有機會學習如何幫助一個有特別需求的人。當時讀到這裡,我的心再次融化了…..乙武洋匡,我懂,我懂你的意思,我也深深感受過啊。而這一回,閱讀王士朋的故事,又再次驗證了孩子有顆美麗天使心。只是不禁疑惑:我們這些大人都曾是小小孩,到底那麼多的大人是怎麼丟掉天使心的呢? 掉到地上的東西,可以撿起來;遺失的物品,可以試著找回來;當找不回來的時候,我們常常就再買個新的。所以,想問:要到什麼時候,那些大人才會想要拾起天使心,願意關心照顧「有特別需求」的人,真正打從心底歡迎他們與我們一起生活、學習和工作呢? 附註:那個我服務過的安親班已在十多年前結束營業了。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