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精選】你知道台灣的「糖都」在哪嗎?沖繩黑糖的甘蔗從哪來?

【好文精選】你知道台灣的「糖都」在哪嗎?沖繩黑糖的甘蔗從哪來?

虎尾糖廠,昔日是全台產量最大的糖廠,日治時期被譽為「東洋第一」,現今沖繩黑糖的甘蔗品種,就是從台灣移種過去。糖廠文化,是歷史,也是資產。 對今天的人們而言,雲嘉南地區是台灣重要的「米倉」,盛產稻米和各種農作物。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1930年嘉南大圳開通以前,濁水溪的沖積扇的嘉南平原上,這裡的農民是飽受乾旱、水災跟政府漠視灌溉排水之苦。很多旱地無法耕作,許多田地都是「看天田」(無法依賴人力跟技術,必須仰賴老天忙才能收成的田)。可耕作農產多以旱作物甘蔗、甘藷、玉米、大蒜、花生等為主。其中,早在清初大量移民移墾至此,就以具有製糖高經濟價值的甘蔗為最大宗農作物。郁永河就曾在他所寫的〈竹枝詞〉中寫道:「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綑載都來糖廍裡,只留蔗葉餉群犀。」正是台灣南部綿延萬頃的甘蔗田跟糖廍製糖興盛的寫照。 蔗田萬頃碧萋萋 一望蘢蔥路欲迷 然而,虎尾的開發雖可以遠溯近三百年前,但是期間卻屢遭天災、疾病和戰亂,以致無法發展為大都市。尤其是水患。由於虎尾地勢的關係,加上新舊虎尾溪橫貫其中,使得虎尾在歷史上幾乎年年都有大水患,而每每大水過後緊接而來的傳染疾病,深深影響虎尾地區人口成長,因為水患造成人口離散,讓虎尾幾乎停滯在散庄的狀態。清朝參將阮蔡文曾有一首詩這樣寫到: 去年虎尾寬,今年虎尾隘; 去年東螺乾,今年西螺燴。 大宗盛時支子依,支子若強大宗壞。 這首詩可說充分的描述了虎尾溪水的不穩定。在歷史上,虎尾溪常常造成氾濫,也因為虎尾溪時而暴漲、時而乾枯,造成很多人身家性命的威脅,對於虎尾城鎮的開發史來說,成為發展停滯的致命傷。 戍戊水災後大片溪埔地 成糖廠重要腹地 西元1897年(明治31年)台灣發生嚴重的戍戊水災,災後所留下的大片溪埔地,成了1902年台灣總督府頒布《台灣糖業獎勵規則》中的無主地,為往後日本人設立糖廠的重要腹地。 歷經多次大水浩劫後,日本政府發現水患對虎尾溪流域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安全有極大的傷害,因此日本政府便積極修建各項水利措施,並為虎尾溪建蓋護岸工程,而這項工程也是後來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願意在虎尾溪畔設立製糖工場的重要考量之一。 近代虎尾發展 從糖廠設立開始 近代虎尾的發展,要從虎尾糖廠設立開始。虎尾糖廠不但扮演著促使虎尾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台灣近代產業發展的象徵。也因為如此,虎尾成為台灣近代新興產業都市的代表之一。 虎尾糖廠的前身是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的前身是東京精糖株式會社和大阪精糖株式會社的合併體。東京精糖株式會社的創設人是有「日本糖業之父」之譽的鈴木藤三郎先生,他原是從事醬油業,日清戰爭之後,藉著局勢的轉變和社會發展的契機,鈴木於1896年(明治29年)轉行投資製糖事業,創立東京精糖株式會社,為日本近代製糖業嚆矢。西元1904~5年(明治37年和38年)的日露(俄)戰爭後,更促使鈴木裁併大阪精糖株式會社,發展成為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並開始對海外殖民地投資設廠,而開出優渥獎勵條件的台灣,吸引了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的目光注意和投資意願。 虎尾糖廠會在西元1906年(明治39年)設立,有其原因和背景的。除了東京和大阪兩家精糖株式會社在明治39年合併成立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日露戰爭和雲林一帶武裝抗日;日本從甲午戰爭留下的滿州問題,使得日本和露西亞(也就是俄國)的關係異常緊張。1902年(明治35年)的「英日同盟」更把這個問題搬上檯面,終而導致「日露戰爭」的爆發,日本隨即捲入長達一年多的戰事,全國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其中。也就是因為日本傾力投入戰爭,資本家們也多參與其中,因此對台灣的糖業獎勵投資,也就不是那麼的注意了。 虎尾糖廠的小火車。(雲林縣文化處提供) 柯鐵虎勢力消退後 近代化發展有眉目 另外,台灣嚴重的武裝抗日也是令投資企業家們怯步的地方。其實這些武裝份子美其名是「抗日」,但許多是「盜匪」摻雜其中;雲林地區在清代時期盜匪猖獗的情況十分嚴重,到了日治初期,由於政局尚未穩定,因此雲林地區仍是被日本資本家們視為「危險地帶」,直到柯鐵虎、黃國鎮的抗日勢力漸漸消退後,雲林地區的近代化發展才開始有了眉目。 除此之外,糖廠會選擇五間厝設廠,還有許多的原因促;雲林地區是台灣重要的種蔗地區,也是製糖量產的地區,北港一直到清末都還是砂糖輸出的重要港口,笨港的糖郊也十分興盛。但是直到1906年(明治39年),日本已經統治台灣十年有餘,糖業獎勵規則也頒佈數年,這個地區卻連一間像樣的現代化製糖工場都沒有。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會在虎尾溪畔的五間厝設置工場,除了這個地區種蔗研糖十分興盛和抗日盜匪逐漸弭平之外,還有西元1904年(明治37年)斗六、他里霧路段縱貫線鐵路建設的完成,也是一大影響。 台灣糖廠中產量最大 被譽為「東洋第一」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五間厝製糖工場是雲林四家糖廠最早設立的一家,掌控的原料區域最大。因此,一開始便擁有每日1200英噸的榨蔗量,在當時眾多製糖工場中,就已是十分令人側目的大型糖廠。西元1909年(明治42年)以藤山雷太為首的藤山財團,接收經營不善、財務虧空的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藤山雷太以更銳利的企業經營,勵精圖治將糖業發展成更大規模的產業。 西元1910年(明治43年)每日一千英噸搾蔗量的第二工場設立;西元1924年(大正13年)第一工場增設每日搾蔗量一千英噸的B機,總搾蔗量達三千兩百英噸,比台灣製糖株式會社阿緱製糖工場每日搾蔗量三千英噸還大,成為台灣49座糖廠中產量最大的一座,在日治時期有被譽為「東洋第一」的殊榮。 「虎尾驛」原是虎尾糖廠客運與小火車車站,最早稱之為「五間厝驛」。(雲林縣文化處提供) 沖繩黑糖甘蔗品種 來自台灣 能讓糖廠如此大量種蔗製糖,而使得台灣砂糖銷售量曾高居世界第三大,種蔗技術和甘蔗品種,可說是位居關鍵的角色。西元1930年(昭和5年)嘉南大圳工竣,加上台灣稻米在磯永吉改良下,於西元1926年(大正15年)由台灣總督伊澤多喜男命名為「蓬萊米」,台灣農民多數放棄種蔗,不願「種甘蔗給會社磅」,因而發生「米糖相剋」的問題。當時的台灣糖業會及如「大日本」、「明治」等製糖會社,就曾研究米糖輪種的方式,期以「米糖共榮」。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就在三塊厝農場(位於今雲林崙背鄉)即研發出稻米、甘蔗、雜糧輪種的技術,此方法到今天仍為台糖及蔗農們所採用,當年虎尾糖廠的品種技術人員可說是功不可沒。至於當時糖業研究所研發的F108蔗種(F編號是以台灣Formosa來命名),更是世界頂級品種,產量及品質都十分優異。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還曾將F108蔗種移植到琉球庵大美島試種,成為今天沖繩黑糖的甘蔗母種。 蔗糖酒精總產量 也是「全台第一」 而在製糖的過程中,每十噸的糖汁會發酵出兩噸的糖蜜,而兩噸的糖蜜經過提煉後,會產生純度極高的酒精半噸,對製糖業來說,無疑是一項額外的大好利益。就台灣糖業市場來說,早在西元1909年(明治42年),也就是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製糖工場的第二工場設立之時,就開始台灣蔗糖酒精的生產。由於產量豐富,品質優良,成本低,加上市場反應極佳,因此緊接著許多製糖會社紛紛跟進。到了西元1925年(大正14年)年產量已經激增到二萬三千公噸,成為台灣酒精原料的主要來源。虎尾製糖工場的產糖量在大正14年增加生產機組後,產量台灣第一,相對的糖蜜的產量也是最大,因此藤山雷太積極投入酒精市場的行列。在西元1926年(大正15年)設立全台第一大的虎尾酒精工場,年產量達六千六百公噸,占當時台灣蔗糖酒精總產量的六分之一,為「全台第一」,相當驚人。 1926年設立全台第一大的虎尾酒精工場,占當時台灣蔗糖酒精總產量的1/6,圖為虎尾酒精槽。(楊彥騏提供) 糖廠日本宿舍區 佔虎尾街市一半 如此龐大的產業,當然也必須要大量工作人員。日治時期虎尾糖廠曾擁有多達2600名員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為提供員工食宿生活育樂,在西元1908年到1912年之間建蓋三百戶日式宿舍供日籍員工眷屬居住,另外在虎尾街上建蓋一批宿舍供台籍員工居住。這些日本宿舍占地達15公頃多,腹地之大,幾乎占了虎尾街市面積的一半。 虎尾糖廠的日本宿舍區是台灣日治時代嘉南一帶最完善的新式社區,社區內不但有火車站、醫院、公園、學校、活動中心(清交俱樂部)、藝文中心(和樂館)、百貨超市等設施,甚至連神社也蓋在裡面,完全獨立於虎尾街市之外而自成一格,這樣規模的社區,在台灣可說是碩果僅存。 虎尾糖廠的日本宿舍區是台灣日治時代嘉南一帶最完善的新式社區。(楊彥騏提供) 百年的台灣糖業,不敵現今的高科技產業與光鮮的服務業,終究步上傳統產業的衰微之路,虎尾糖廠也不例外,雖然目前是台糖公司少數尚在營運的糖廠,但經營之路卻是步步維艱。台糖在思索如何突破困境或轉型之際,糖廠存留的文化與過去的歷史,是一個很重要、可運用的資產。而光榮的過去可以是激勵的動力,讓糖廠製糖的齒輪得以永續轉動。(原登載於民報​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