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兒抗憂鬱症 譚艾珍:少說多聽

陪女兒抗憂鬱症 譚艾珍:少說多聽

據調查,台灣有209萬18歲以上成人受憂鬱所苦,曾受憂鬱症之苦的作家、演員歐陽靖說,罹患憂鬱症期間,面對他人的「建議」,總是讓她感到更沮喪,不過,她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憂鬱情緒,如果養成運動習慣,可以有效避免憂鬱症的發生。 事實上,底特律心理醫生波瑞爾斯博士說,「名人亦無法倖免於憂鬱症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國際巨星包括布拉德皮特、葛妮絲派特洛都曾受憂鬱症之苦,最後也克服憂鬱症。 演員譚艾珍表示,一開始完全不懂什麼是憂鬱症,有種求助無門的感覺,後來慢慢摸索與求助專業後才瞭解。她在陪伴女兒歐陽靖過程中,會假裝一切沒事,把歐陽靖視為朋友而非女兒,不管她是在指責或是說的不合理,她都提醒自己少說多聽,不要急著解釋,不然很容易吵成一團。 譚艾珍最喜歡和女兒一起慢慢散步去看電影,看完後邊走邊討論劇情,這種過程可以讓情緒暫時抽離,有個出口。 譚艾珍說,自己曾輔導過一個朋友,對方面對女兒憂鬱症時,相當焦慮,沒有心情打麻將,也不打扮,看起來比憂鬱症的女兒還慘,她鼓勵對方繼續做喜歡的事,趁女兒不在的時候打打麻將紓壓,女兒回來就有好心情可以陪伴她。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3年調查資料,11%受訪者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換言之,台灣有209萬18歲以上成人受憂鬱所苦,另超過三成受訪者表示身邊有罹患憂鬱症的親友。 從早期對憂鬱症患者家屬進行的調查發現,多數家屬不知道如何與憂鬱症患者溝通,特別是「患者說些奇怪的想法或念頭,特別是對活著感到失望」。譚艾珍表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要建立紓壓習慣,為自己創造喘息空間,才有能量共同走出憂鬱低潮。 憂鬱症不會傳染 但憂鬱情緒會感染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陪伴憂鬱症患者除了傾聽外,給予正確資訊,讓他們知道接受治療會康復,會讓他們好很多。 醫師表示,鼓勵憂鬱症患者做些有幫助的活動,避免使用激將法,譬如對患者說:「你若不吃飯,我就不理你」或「不要老是裝病」,這會使他們更負面,破壞關係。同時應避免告訴患者:「想開一點。」 醫師表示,因為憂鬱症屬於腦部疾病,這類的話只會讓患者覺得照顧者無法感同身受。另從臨床經驗中經常看到,照顧者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很容易產生負向思考,因此照顧者要保持原則及知道憂鬱症是會好的,只是需要一些時間。 醫師提醒,照顧者要有跟病患分離、獨處的時間,找到一個喘息的出口,例如在家中挑一部好電影來看,從電影中的人物故事來認識情緒,看主角的情緒反應,可以讓照顧者去思考面對不同情緒,各有何種處理方式,使自己在思考過程中也紓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