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安投共僅撤戶籍 學者:對習近平釋善意、交換小英出訪

盧麗安投共僅撤戶籍 學者:對習近平釋善意、交換小英出訪

原籍台灣高雄的中共黨代表盧麗安,在中共「十九大」後被政府撤銷「戶籍」,對此,中共黨史專家、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張國城認為,撤銷盧麗安戶籍「是向習近平釋善意」,而中方也收到了,蔡總統出訪,中國沒有特別表達什麼意見,「這當然是一個交換」。 綠色逗陣基金會今(4)日舉行「憲改、公投、入聯」座談會,邀請凱達格蘭學校校長金恆煒、律師鄭文龍、黃帝穎、學者張國城及前大法官許玉秀等人與談,張國城在談到入聯公投時滿提及中國在國際間不斷強調台灣是其「行政區」之一,台灣必須自我表明身分宣佈獨立,先憲改再辦入聯公投才可行。 張國城提到,中共不斷用各種方式提醒台灣是中國的一個行政區,「所以它最近特別找出一個盧麗安,說她是中共的黨代表,是出生在台灣,代表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台灣出生的人,理所當然不需要經過放棄國籍、歸化等手續,理所當然就是成為中國的一個黨代表,明年她大概也會擔任人大代表」。 「這時候我們政府也表達了一個善意,只撤銷盧麗安女士的戶籍,這意思就代表兩岸不是兩個國家,因為依照中華民國法律,一個人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戶籍,在台北有戶籍,在高雄就不能有戶籍,但很多雙重國籍的人有被特別撤銷戶籍嗎?」 張國城認為,這對十九大、習近平而言是一個基本善意,那中方也接收到了,「現在蔡總統出國訪問,中方沒有特別表達什麼意見,這當然是一個交換」。 針對撤銷盧麗安戶籍,形同我方向中國釋善意,張國城受訪時解釋,「盧麗安也不是今年才去中國,在那邊拿他們戶籍的多得很,哪一個被撤銷(戶籍)?明年盧麗安被選為人大代表,也不是不可能」,「都能當黨代表了,不能當人大代表嗎」?這就猶如1946年台灣人參與「中華民國」制憲,幫國民黨強化統治基礎一般。 台灣人入黨 中共可能採「特別考察」 他解讀,中國知道現在台灣正在強化主體意識,因此中國就不斷強化台灣也是它的行政區,「不管你怎麼叫、怎麼跑」,所以將來若台灣要獨立,「連名字也都要改,不能用台灣這名字了,它(中共)絕對到處去註冊台灣這個名字」。 「而且它有台灣省、有台灣省的代表,甚至於慢慢地…未來台灣省代表的地位也會愈來愈重要,形成一種台灣人也能參與中央政府的氛圍。現在盧麗安進來人大代表,甚至變成人大常委列席,也不是不可能」。 是否意味中共對台跳脫傳統的買辦思維?張國城認為,買辦有買辦的功能,「繼續沒問題。但會找真心認同(中國)的台灣人,這不是不可能。像跑去北大唸博士的。」 至於盧麗安事件是否與北大台籍博士生加入中國共產黨事件有連結性?張國城則說,「在中國加入共產黨有好幾種類型。任何人都可以寫入黨申請書,但那只能叫做入黨申請分子,一般人民跟入黨申請分子不一樣,它們稱之為『政治面貌』不同,入黨申請分子以外還有『入黨積極分子』,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不是團員的人不可能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如果連『入黨積極分子』都不是,要成為預備黨員是沒有資格的」。 「不是誰要加入共產黨就可以加入的。將來台灣人不管再怎麼認為共產黨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經過『入團』,除非是很早就『入團』,但那是另一回事。所以大部分的台灣人,可能中共會另開一個門,台港澳地區的人『特別考察』,不需要經過先鋒隊、入團、預備團員、團員、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黨員。這是它們可以決定的。如果這招出來,對台灣的影響力就會非常大」,張國城說。 而在這個時機點拋出台生入黨訊息,張國城解析,「台灣入想加入中共的也許不在少數。但它特別找那種鄉民會哈哈大笑的,這是中國歷史上『千金市骨」的成語」。 中共統戰「各司其職」 統促黨扮打手 而統促黨或台灣其他統派政黨,是否成為中共吸引台灣人入黨的宣傳機器?張國城則認為,統促黨的功能不一定是共產黨的「先鋒隊」,中共的統戰概念是分工的,「有些人是文鬥,有些是武鬥,有些是筆隊伍,有些人是工人糾察隊,統促黨的任務是讓群眾運動中,年輕人不敢進來。你看到一群流氓在那邊,年輕人會減少」。 「但這次統促黨是打錯地方。它在台大動手。台大在台灣都是達官貴人小孩,自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若在其他地方動手絕對不一樣」,張國城強調,統促黨在台灣的任務就是擔任打手,「它不需要發展黨員」,那不是它的任務。 至於中國國民黨,張國城則指出,中共認為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還有執政的可能,利用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一些人是專門負責組織在台的中國配偶,「這裏面有黨員,法律並沒有規定黨員不能來台灣當配偶」,是各司其職就對了。「將來習近平對台工作,重點是這種『各司其職』會更加細膩,站在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很難去防止、制止它『各司其職』的細膩分工」。 而陸委會針對北大台生參加中國共產黨,引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罰50萬元,是否有嚇阻效果,政府該如何反應? 對此張國城則認為,「這條規定也是一個象徵性的規定。若台灣人在對岸入黨,回台灣身分證上又沒寫入黨,你罰得到嗎?也是罰不到。上面並沒記載黨籍,回台也不須亮黨證」,「這個人純粹是要大張旗鼓」。 至於北大台生入黨「大張旗鼓」意義何在?張國城研判,「就是說台灣年輕人很想加入,連這種不怎樣的人都想要加入,加入就會有好處。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概念不是『國民待遇』,國民待遇是一種包裝,『黨員待遇』才是好的,有它的吸引力,只要是想在那邊發展,很多工作不是黨員是做不了的」。 「台幹入黨」恐衝擊台灣 如何防止待修法 張國城也研判,台商自己可能不會入黨,「但幹部找幾個有黨籍的,這很重要。對陸幹不放心,台灣自己土生土長的幹部,又是中共黨員,這種就很讚。以後這些人求職就方便」,「若發動十萬青年十萬入黨,然後入黨後到那邊去當台幹,這(對台灣)會不會有殺傷力?會不會有吸引力」? 是否可能比較像美國一樣對共產黨較嚴格,張國城認為,這就需要修法,「不然入個黨罰50萬,公司搞不好還幫你出」,若從憲法來規範,他則認為,修憲可能性並不大,「總統也沒說過要制憲」。 稍早,張國城也提到入聯必須有步驟,「我們在討論入聯問題時,到底台灣是什麼,用什麼身分加入聯合國,這必須要自我先建構,絕沒有辦法在入聯之前,別人先承認你獨立,擺一張椅子寫台灣國請你上座,絕對沒有這種事情。國際間從來沒有這種事情,在你自己先宣佈獨立之前,在聯合國裏幫你留好席位,承認你獨立、歡迎你獨立,在國際間從來沒有這種例子」。 他強調,台灣在加入聯合國之前,要自我先建構,台灣在李登輝總統時代,入聯戰略是先迴避繞過這一塊,只是要凸顯台灣在國際間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所以它每年爭取很多邦交國發聲,這發聲很清楚是不可能入聯的,但有十幾國發表支持台北的意見,對中方來講就是個麻煩,「今天有20個國家幫台灣講話,它就要發動40個國家反宣傳」,因此讓這議題始終在國際間發光發熱,而且讓許多區域、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間因為討論這問題,有被重視、發聲,甚至有被兩個「中國」政府爭取的機會,這也是每年在入聯前在第三世界掀起熱潮。 「所以這也讓中方非常頭痛,所以在馬總統執政時就從善如流,變『外交休兵』,就不再爭取了」,代表中國其實在意這個,但這種外交戰能否改變台灣政治的面貌,或讓國內政治有什麼影響?答案恐怕是沒有」,張國城接著表示。 入聯:2008最接近民族自決 台灣人竟集體放棄 「陳總統的時候嘗試過一次,四百年台灣有信史以來,最接近民族自決的一次,就是2008年公民投票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但當時台灣人集體拒絕投票,半數人不領票,不參加這公投,最後就以公投不到半數失敗,就跟現在的加泰隆尼亞一樣,這對西班牙政府有相當助力,因為出來投的不夠多,但庫德族出來投的超過九成,所以它做為一個穩固的政治實體就此確立」。 張國城表示,從憲改、公投、入聯來看,入聯是一個下游議題,「關鍵是台灣進行什麼樣的憲改,在這樣的憲改之後,台灣成為什麼樣的國家體制,這樣辦出來的公投,才會對入聯有正面影響,不然,以現在的形勢舉辦入聯公投,而且又降低公投門檻,「我可以保證一定會朝著實質統一的角度去進行」,要拚過關,進退維谷的情況不見得不會發生。因此重點是要先把憲改做好,在好的憲政體制下,國家體制獲得確定,這才是正確步驟。 他解釋,台灣過去不斷進行「中華民國政治民主化」的過程,民進黨努力的也大概是這東西,包括總統民選、國會直選,民進黨也執政兩次,都還是中華民國政治架構下,但中華民國民主化後,跟台灣是否真的正常化,是否真正獨立、建國?這還有好幾個階段。 「我們現在說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在國際間是沒有人能理解的」,張國城進一步表示,「而且說台灣是一個國家,為什麼台灣還在使用在南京制定的民法、刑法呢?這沒有道理的事。而且延襲的一些法律是1930年代在中國制定的法律,甚至當時的判例,這叫一個獨立的國家嗎?至少要經過一個法律的程序」。 張國城舉例說,例如他在這裏演講,有人覺得講的很好,比中研院院士還好,「但就是院士嗎,當然不是」,一個人有很多學問,比教授、博士還有學問,可是他沒去學校當教授、唸博士,你可以說他是教授、博士嗎?當然不行。台灣長期以來有太多麻醉藥、糖衣錠,這些吃多了對身體不但沒好處,而且還會延誤治療、延誤真正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