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宋文笛】綠營第三次挑戰長期執政:不斷自我活化價值論述是續航力的關鍵

TAIPEI, TAIWAN - 2020/01/11: Tsai Ing-wen, Taiwan's president, wave to her supporters during the victory rally after winning the election.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Tsai Ing-wen won a landslide victory in the 2020 presidential election by securing over 57% of the votes beating her major opponent Han Kuo-yu who only secured 38% of the votes. (Photo by Chan Long Hei/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

歷經大半年的選戰終於塵埃落定,現任總統蔡英文以破天荒的高票數成功連任,執政黨也守住國會多數席次,確保未來四年依然將是綠營完全執政,而在 2018年底九合一選後一度中興有望的國民黨則功敗垂成。

展望選後,此屆選戰的主要意涵有二:首先郭柯宋聯盟的表現不佳,再次證實第三勢力空間有限;其次,對泛綠陣營而言,時代力量的中落代表著「小綠」大位誰屬未明,泛綠議程設定統合能量可能將弱化;然而百花齊放,卻也為綠營未來論述的與時俱進,帶來了活化的契機。

第三勢力遭逢選制壓縮

台灣的立委制度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結合了適合兩黨獨大的區域立委和有益於小黨生存的不分區比例代表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兩部分,綜合之下適合構成「兩大兩小」的政黨政治格局。在過去四年,在泛綠主要是「大綠」民進黨搭配「小綠」時代力量,在泛藍則是「大藍」國民黨搭配「小藍」親民黨。

此屆選戰期間,一度引起無數想像空間的郭台銘和柯文哲兩大人氣王以及政壇長青樹宋楚瑜的聯盟,最終再度證明了政治學的「杜瓦奇法則」 (Duverger’s Law) – 在以單一選區為主的台灣選制下,第三勢力的空間有限。

原本期待能夠支撐起第三勢力的有三大淺色選票:

柯文哲獨有的「小綠」太陽花世代選票,經過柯文哲於同婚合法化之役以及香港反送中事件中連續在進步主義和國安意識兩個維度失分之後,已經消散大半。

其次,郭台銘能夠吸引的「經濟藍」和「知識藍」選民,雖然擔心韓國瑜疑似政治魅力高於政策嫻熟,然而在郭台銘在親民黨和民眾黨之間搖擺不定之後,信號不清楚之餘,似乎此二類潛藍選民對郭台銘的品牌認同在轉換成親民黨和民眾黨選票時的效率有限。

既然缺乏明確具有可勝選可能的總統候選人,在立委層次政黨票又在柯宋兩黨之間去向不定,區域選票還不得不回歸國民黨正藍為主的區域立委候選人,形同間接支持韓國瑜。

在此信號不清加上認知失調的情況下,自主性高的「經濟藍」和「知識藍」選民最終有許多決定放棄投票,以至於宋楚瑜得票率明顯低於選前民調的預期。選前宋楚瑜民調大約在韓國瑜的 1/3 上下游走,按照美麗島十二月底國政民調,甚至追趕到 1/2 (宋楚瑜 10.3%,韓國瑜 20.3%),然後票投出來宋只有韓的 1/8 上下 (至截稿時間為止),可見淺藍選票的投票意願低落。

展望未來,柯文哲的民眾黨在除了台北市一隅之外缺乏行政資源足以培養人才,又缺乏四年前時代力量擁有太陽花世代光環加持,在政治能量上實際上已經走向筆者在去年八月初時預測過的「時代力量 Plus」格局。等待 2022年首次面對單一選區的縣市長選舉時,恐怕面臨如同 2001年空有民氣卻提不出足以勝選的縣市長候選人的親民黨的困境,並於 2024 面臨走向終局的可能性。

一黨獨大年代綠營的演化?

民眾黨的星光黯淡意味著最有可能走向第一「小綠」政黨的候選者不具有長期續航力,而且在柯文哲一年之內屢屢修正立場 (triangulation) 之後,在政治光譜上的位置也已經綠的極不明顯。

《史記》有云:「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泛綠陣營的諸小黨林立,時代力量、基進側翼、綠黨、一邊一國行動黨、喜樂島、台聯等各領風騷。它們為求達成市場區分,理應會在未來的四年來持續彼此競逐、加碼,在具有台灣國族主義乃至於進步主義文化意涵的議題上發展得愈加細化。

相較於 2016-2020期間,民進黨和時代力量一大一小,議題設定上的協作和分工合擊還相對可行 (即便依然黃國昌的時力不願當小綠之嘆等充滿困難),那麼在未來 2020-2024期間,民進黨在蔡英文進入第二任中後期之後難免隨著時間逐漸走向相對被動的跛鴨狀態,約束力下滑時,要牽制多門泛綠小黨,協定泛綠議程時,自然會面對比過去四年更多的挑戰。

然而危機便是轉機,2004年陳水扁總統首次總統得票率過半,2016年綠營首次以大比數雙雙攻下總統和國會多數時,皆曾經有過綠營即將走向長期執政的討論,然而前者因為後續提名策略不當以及高捷弊案,後者因為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的大綠小綠之間關係緊張,畢竟無法有效走向長期執政。

蔡政府過去四年的執政自然有並不事事皆如人意之處,否則 2018年底的期中選舉不至於失利,是以如今綠營獲得第三次挑戰長期執政的契機,小綠政黨既多,多元議題的百花齊放,反而提供了重新審視和更加健全綠營價值論述的機會,強大的多數政治資本同時也提供了足夠的政治安全性足以承受建設性討論進,則可以探索未來綠營所需的更加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論述,退,則足以刺激如今一時失意的藍營探討如何調和它已明確為選民拒絕的政策論述,使得兩大黨體制更加健全。台灣民主的發展,今天正站在全新的起點上。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韓國瑜從補藥變為毒藥
台灣大選勝敗關鍵中的香港因素
不懂法律的「何如芸們」
國民黨 還不歸零嗎?
台灣未來十年內如何因應中國武力統一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