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宇韶】無法脫下韓國瑜的權力魔戒,是國民黨最大的悲哀

高雄市長補選,韓國瑜現身投票。圖/中央社
高雄市長補選,韓國瑜現身投票。圖/中央社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高雄市長補選結果揭曉,陳其邁雖然一如預期順利當選,卻一舉將投票支持度拉高到七成,超越了陳菊在2014年六成八的天花板。相對的,李眉蓁的落敗也是意料中,但是雙方的勝負懸殊差距,也讓筆者之前評估國民黨力守的「333防線」(開票結果維持支持度三成,拿下三十萬選票,輸給陳其邁選票三十萬)全線決堤潰散。然而,再次面對選舉的重大挫敗,國民黨真能痛定思痛找出問題所在?從選後黨內上下的反應,這個答案十分悲觀。

深入觀察,高雄今年之所以會進行三次選舉,韓國瑜自然是關鍵人物。年初總統大選的結果,標誌台灣選民直接選票,將2018年所刮起的韓流風暴畫上句點;其後的罷韓達標,則是高雄市民用行動懲罰韓國瑜對高雄的背叛與怠惰。其後的補選則是重新讓市民在補償的心理下,重新選出新的市長。

如果國民黨看得出來「韓國瑜現象」對自己的重擊,就應該在總統大選後進行有意義的重建,兩岸論述、政策規劃或內部組織改革。雖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對韓國瑜的檢討批評卻迫在眉梢。然後從選後到罷免中間,國民黨的選擇不僅是「毫無作為」外,甚至到了「全盤護短」的自虐狀態。為何國民黨出現這種不正常的群眾集體意識呢?

不少藍營人士對民進黨的改革存有強烈的相對剝奪感,這種心理素質不僅為韓國瑜崛起創造條件,更帶來了2018年的大選的外溢效果。不論韓之後的爭議為何,不少人寧可相信這是打敗民進黨唯一的選戰模式,即便從2020年以來的三場選戰結果,韓式風格的邊際效果已經大幅遞減,韓粉的同溫層雖厚且內聚力猶強,但明顯已經和台灣主流民意漸行漸遠。

此外,由於忌憚或高估韓粉的動員力,國民黨高層對於韓國瑜一直採取另類的「綏靖政策」,非但不願也不敢追究其政治責任,甚至在深陷罷免浪潮時還百般奧援,與韓國瑜綁在一起的結果就是共同面臨沉船的命運。明知道會有這樣的政治效應,但何以藍營菁英卻甘之如飴呢?

說穿了,這就是一種權力上的便宜行事與墮落。對於江啟臣來說,為了在明年繼續自己黨主席職務,在欠缺班底與群眾基礎下,只好選擇友韓路線,如此一來應足以與朱立倫系統維持權力平衡關係。然而當江啟臣在立場與政策上縱容韓國瑜,必然造成國民黨內部一連串的化學變化。

首先是向社會宣告國民黨仍延續所謂的「韓國瑜路線」,姑且不論社會觀感為何,但至少在黨內造成政治論述與政策規劃「韓國瑜化」的惡果。良幣驅逐劣幣本是市場競爭或選舉文化的基本準則,韓國瑜化使得國民黨在公共議題的論述品質完全空洞化、弱智化且庸俗化,這使得他們昔日引以為傲的「官僚菁英政治模式」一夕之間摧毀殆盡,因為培養政治人才是條漫長的過程,但是滿口胡言或濫開政治支票卻是唾手可得。

諷刺的是,曾幾何時,立委問政完全毋需備妥資料,只求金句滿口然後搏命演出?什麼時候市長候選人所提出政策,全無邏輯上的根屬然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結果萊姆酒或海水沖馬桶這種趨近於天馬行空的唬爛政策,仍有藍營黨政名嘴勉為其力為李眉蓁辯護,任何藍營理性人內心的心情應該是極度的無奈與扭曲。然而,這些內容不正是韓國瑜「太平島挖石油」、「愛情摩天輪」的延伸嗎?如果藍營先前不否定批判這種政策論述的正當性,現在又何苦打自己臉呢?

更糟的是,有些國民黨中生代菁英,本應替這個黨扛下路線修正或論述新陳代謝,然而如羅智強或陳以信之流,非但沒有展現自己在法律或國際關係的「專業」,反而發出與客觀知識全然違背的言行,除了是模仿馬英九的東施效顰效應外,企圖廉價的接受韓粉政治資本才是主要原因,無形之間又為所謂韓國瑜化的趨勢加了柴火。

在此背景下,韓國瑜沒有獲得任何的批判與究責,反而獲得極為不對稱的政治對待,在他眼中的國民黨是何等犬儒或順從自然可以想像。明明這場選戰早就大勢已去,但是最後一天為了維繫333防線,再度為韓打造了粉墨登場的舞台,甘願讓候選人與輔選高層淪為韓國瑜暖場的配角,當潘朵拉盒子重新打開時,後果只能自己承擔。

更多相關新聞
綠營滲透害李眉蓁慘敗? 杏仁哥點名他應承擔
高市長補選慘敗 民眾黨員將矛頭指向她
高雄敗選…侯友宜挺江啟臣續領軍 組發會主委葉壽山請辭
民進黨分析 年輕世代左右選舉勝敗
「怎麼罷韓就怎麼割麥」 2社團嗆推罷免陳其邁連署!

相關新聞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