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曾志超】台積電赴美設廠應有新思維

資料照
資料照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再度邀請台積電赴美設廠。與過去不同的是,疫情衝擊下,去中國化與製造業回流趨勢躍起,美國態度益加堅決,台積電壓力倍增,果然台積電於今(15)日宣布赴美設廠計畫。然美國設廠成本毫無優勢,台積電應藉此開創新的發展模式。

美國設廠成本相當驚人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台積電在美國已有晶圓廠,根據該公司網站公告,早在1996年成立的美國分公司在華盛頓州有一座成熟製程的八吋廠WaferTech LLC,規模與製程甚至遠不如台積電2018年在中國大陸南京設立的12 吋晶圓廠。該廠設立的目的在於就近取得美加地區的訂單,然而其管銷成本相當高,即使早已過了設備攤提的時間,相關成本遠高於台灣廠,營收約只占其0.6%。

今年四月台積電在法說會被問及是否打算在美國設廠問題時,劉德音董事長表示:「台積電一直沒有排除赴美設廠的可能性。但考量因素,必須符合經濟規模、成本要划算,以及人員組織和供應鏈必須要完備等三大要件,目前這幾個條件還未具備,因此尚未有具體投資計畫。」

美方希望台積電投資的是先進製程,始能生產軍用等高階晶片。台積電在7奈米製程代工已經獨霸全球,今年5奈米更將量產。赴美設廠晶圓並沒有赴大陸投資「N-1」技術限制,美方期待台積電設立5奈米,甚至3奈米等級的最先進廠,然高階製程的投資相當驚人,以台積電南科5奈米晶圓十八廠為例,總投資金額高達五千多億元台幣,若是3奈米就更為可觀。

其次,雖然美商為台積電先進製程的主要客戶,占2019年總營收近六成(59.3%)。惟半導體產業鏈主要在亞洲,在台灣生產再空運至目的地,成本都遠低於在美生產。

再者,人才更是大問題,美國人力成本極為昂貴,台積電員工薪資在台灣已屬高薪階層,美國工程師薪資水準應為台灣的1.5-2倍,將使人力成本大增;大量相關製程與研發人才也不易尋覓,加上晶圓廠需24小時不停運作,美國工程師恐難配合高壓工作。台積電為加速突破技術障礙,2016年推出「夜鷹計畫」,美國人難以想像台灣工程師連研發都可三班制。

疫情提高戰略思維

過去美國縱然也多次邀請台積電赴美設廠,但現有的晶片供應鏈仍可接受,態度並未十分積極。劉德音出席 2019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 (TSIA) 年會受訪時說:仍在思考如何替客戶解決問題,如何兼顧維持其競爭力及國防安全,從以前就一直有評估在美設廠,也與美國政府持續保持聯絡,但並未很積極進行,短期內不會考慮在美設廠,也沒有相關收購計畫。

今年發生新冠肺炎事件,完全顛覆原有的供應鏈思維。全球化國際分工下,製造端高度仰賴亞洲的國家,疫情惡化期間,口罩、呼吸器、防護衣、額溫槍、測試劑以及藥品全都難以取得,美商3M在大陸設廠生產的N95口罩,也因大陸禁止出口而無法取得。即使付出高額的費用搶購,卻拿到不少品質低劣的產品。

加上疫情期間,美中二國互相甩鍋,美國指責大陸未在第一時間防堵擴散,並操控WHO隱匿疫情,引爆全球大流行;大陸外交官反指美軍去年至武漢參加世界軍人運動會時,把新冠肺炎的病毒帶到中國,才是新冠肺炎罪魁禍首。之後又在南海、台海等地互秀肌肉,軍機與軍艦四處繞。加深美國將戰略物資製造移回美國的決心,以降低對亞洲的依賴。

半導體也是戰略物資的一環,一方面想透過半導體設備與關鍵晶片的限制,減緩中國大陸在新興科技領域挑戰美國的地位;另一方面,許多高階晶片涉及商業與技術機密,除了蘋果iphone最新的A14晶片外,美商賽靈思(Xilinx)用於F-35戰鬥機上的高速運算軍用晶片,都是在台積電下單。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一月就報導,「美中在安全保障領域對歭緊張形勢日益升高,美國為確保軍事機密安全,有意徹底將半導體為主的重要零組件產品,全部移往美國本土生產。」近日《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灣為美國大多數最大且最重要科技公司的『單點故障』(single point of failure)。」川普政府正與台積電、韓商三星與美商英特爾針對在美國建廠進行談判。暗示若台積電不願至美設廠,將扶植三星或英特爾。

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台積電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市占率超過五成,先進製程技術遠遠領先其他競爭對手,在政治考量優先於經濟利益下,承受美國的壓力愈來愈大,筆者早就預測至美國設廠不是要或不要的問題,恐怕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果然台積電在15日就宣布,位於亞利桑那州的5奈米設廠計畫。預計於2021年動工,2024年投產,規劃月產能為20,000片晶圓,將直接創造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並間接創造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中上千個工作機會。

台積電非等閒之輩,過去常善用自身優勢,爭取公司最大利益。在台設廠一直是該公司優先選擇,2017年因土地、水電供應與環保爭議等問題設廠不順,市場謠傳台積電有意將新廠改往美國設廠,政府立即承諾為其排除相關問題,尤其是棘手的環評問題,南科廠也於今年順利量產。

從台積公告的訊息觀之,已有部分細節,可見與美國政府討論一段時間了。既然赴美係不得不的選擇,在川普極力將其視為製造業回流的指標案的背景下,台積電可在美國年底大選前,向美國爭取最大的利益,例如補貼台積電及供應鏈高額的建廠費用、協助尋找合適的地點、保證新廠訂單、參與美國先進技術研發與租稅優惠等。

可惜的是,其建廠規畫毫無新意,僅是將台灣既有的經營模式移轉至美國,美國高昂的成本恐拖累其財務,鴻海威州投資經驗殷鑑不遠。本文以為,台積電應透過此次的美國布局,啟動新一輪的經營模式試驗,不再盲目追求產量與幾近無瑕疵製程,而應善用美國的優勢,與美國建構新的戰略夥伴關係。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陳時中會選臺北市長,甚至總統嗎?李來希的問題不在於不厚道 而是殘忍
當蔡總統的左手對打自己的右手
北韓社會階級:金氏祖孫將人民分為三大階級「活用」封建制度
不要讓台灣成為巨嬰國!

【健康大調查】你的肺部健康嗎?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