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柯書林】疏於排遣自身壓力,小心傷到身邊的人

作者柯書林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臨床心理師

面對有點陌生或是不那麼熟的點頭之交,一般多會行禮如儀。然若不經意聊到某個投契話題,那醞釀多時的心得感想,就像找到了可出場的舞台。

要是對方恰好露出一臉認同的神情,那話匣子就可能一開就停不下來,甚至還會創意十足地金句連發。

可是在與無法迴避的親人碰面時,還會有那麼多話題可聊嗎?表情燦爛不起來不說,有時連基本禮貌都嫌麻煩。明明知道身邊的人才可能會是陪自己最久的伴,聊天的腦汁卻像是擠不出來的牙膏……。

晤談室經常聽見類似的對話:

「你跟外人明明有說有笑,但只要一進車裡或是一回到家,就老繃著一張臉,一副我們欠你五百萬似地。」心裡不是味道的家人趁機抱怨著。

「因為不管跟你們說什麼,永遠不會聽見一句『好話』啊!那我幹嘛跟你們說話!」遭批評的當事人也忍不住反嗆。

類似這種相互翻臉的對話,都被我視作為一次認清彼此的絕佳機會。所以只待互放狠話的雙方稍有靜默,便代那位不想再跟家人說話的一方出聲道:「你不過希望家人可以多少給你一些鼓勵肯定的好話,對吧?」。

通常當事人還沒接話,他的家人們就忍不住爆口「要聽好聽的話,那至少要有一點值得我們肯定的表現啊!最起碼,講話的態度要好一些吧!」。

「所以你們不是不願意對他講『好話』,只是期待他能對家人友善些,至少在說話時的口氣要好一點。」這時我得趕緊持平地為家人補上兩句。

其實累了一天回到家,明知道沒必要給家人擺臉色,也理解該跟對方說些好聽話,可不知怎地,就是擠不出力氣啊!

但有意思的是,等到下樓倒垃圾遇上鄰居,竟又禮貌性地打起招呼,甚至還能語帶風趣話家常。

欲明瞭自己究竟怎麼會出現這樣「落差」,可從「投資報酬率」探究:正因外人畢竟非親非故,偶爾碰上,即便身心疲累,只要心想等一會就說拜拜,自然容易忍耐包容。更何況,有時還會被外人認證:你真是個好人。殊不知這般好的回饋,亦是奠基於彼此沒長時間地相處啊!

至於對自己人付出:包括幫忙接送,洗衣做家事......等,家人也不是不給稱讚,只是因為上天在人體感覺系統中設計了「神經鈍化」的功能(即對同一事件持續出現多回後的感覺會逐漸轉弱),所以不多久就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這也解釋了為何會對最親的家人有「多做正常,少做被嫌,那不如乾脆不做」的心態,甚而會不太願意再對其積極幫忙。

發現了嗎?原來對家人會不耐煩,甚至懶得再對家人解釋說明,實乃因為這是一份事倍功半,叫人吃力不討好的挑戰呀!反過來說,天天相處的家人會老不願意多給肯定,是不是同樣因為「就算給出好的回饋,也沒能一直得到我們熱情感謝啊!」呢?

所以面對這一生寶貴的親人緣分,尤其在認清是門難以獲利的「投資」後,最好就是集中精神留意自己體力的鍛鍊。畢竟懂得覺察自身狀況,並能適時排遣壓力者,才有餘力為家人付出。至於對方領不領情,就不要太擺在心上了,往往他(們)也忽略了調節自己的壓力呢!

作者簡介

舒霖(柯書林),北市教師研習中心臨床心理師,著有《心理師的眼睛》、《心理師的單行道》(爾雅)《小心肝變大暴龍》(三采)

👉看見壓力│三分鐘立即檢測你的壓力樣貌 檢測傳送門〉〉〉
https://bit.ly/2mVJw1w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