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盧宸緯】陸生難卸兩岸政治角力緊箍咒?

境外生權益小組教育部陳情(2)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

疫情下的陸生返臺就學,在由「境外生權益小組」數次赴教育部陳情,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私立大學及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分別發佈「學生受教權不分宗教種族國界性别」及「嚴正反對政治凌駕教育」等聲明,再加上523位陸生家長聯名連署呼籲蔡政府儘速開放所有陸生返臺就學等數波陳情浪潮,亦歷經教育部政策一日內急轉彎、與陸委會互批失當之亂象後,在輿論的壓力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8月19日宣布,開放所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包括陸港澳籍在內的境外生入境。

換言之,就讀於我國高教、具我國學籍的陸生,依舊被阻擋在境外。疫情下的陸生返臺,究竟為何如此困難?

陸生困境:卸不掉的兩岸政治角力緊箍咒

我國自2011年開放陸生來臺攻讀學位,至今邁入第10年。回顧10年來陸生的處境,無論是學位陸生或是研修陸生,皆可發現兩岸政治角力如同緊箍咒般,如影隨形:

2011年,我政府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學位,但以「三限六不」限縮學位陸生在臺就學權益。

2016年,中國大陸部分省分對陸生來臺短期研修改採限縮或保留態度,陸生來臺短期研修機會被縮減。

2017年,我政府提議「陸生納健保」,擬將在臺求學滿6個月的陸生以「全額自付」方式納健保,並將原本享政府補助保費的僑生及外國學生一併納入。然而,全額自付所帶來的額外負擔,以及忽視陸生與其他境外生基本權益並不平等之政策思維,引發政策歧視陸生的爭議。

2017年,中國大陸將陸生來臺就讀學士班的配額減半,由原先的2,136名降至1,000名,2018年再降至800名。

2020年,中國大陸宣布暫停當年度中國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陸生赴臺升讀工作,已在臺就讀並有意願繼續升學者則不在此限。

2020年,我政府逐步鬆綁因疫情而管制的境外生返臺政策,然而截至8月下旬,所有境外生只剩陸生舊生被排除在返臺行列中。

由此可見,身處於兩岸複雜政治脈絡的陸生,多年來承受著兩岸政治角力的作用力。無論是權益或是生涯規劃,都成為兩岸政治角力的籌碼,陸生陷入難解的困境。

疫情下的陸生返臺:看似客觀實則刻意排除陸生的鬆綁政策,陸生依舊只能被邊緣化為「他者」中的「他者」?

由於中國大陸疫情狀態,陸生在1月26日成為首波被政府禁止返臺的對象,港澳生則於2月11日同樣被列入;其餘境外生方面,持有居留證者皆可返臺,若居留證過期或尚未取得居留證(需在臺滿6個月才能取得)者則自3月19日起禁止返臺。而截至目前為止,政府對境外生返臺,已宣布7波開放政策,包括:

6月17日,開放越南、香港、澳門、泰國、帛琉、澳洲、紐西蘭、汶萊、斐濟、蒙古、不丹等11個低風險國家/地區應屆畢業生返臺;持居留證的境外生可申請每日1,000元的隔離補助金。

7月1日,新增寮國、柬埔寨等2個國家,共計開放13個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境外舊生入境。

7月8日,新增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斯里蘭卡等5個國家,共計開放18個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境外舊生入境。

7月15日,新增緬甸,共計開放19個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境外舊生入境。

7月22日,開放所有應屆畢業的境外生(包括應屆畢業陸生)返臺,另亦開放前述19個中低風險國家/地區境外新生入境。

8月5日,教育部原公函通知大專校院開放所有境外舊生皆可返臺,但隨即改稱因「兩岸考量」,排除陸生舊生返臺。

8月19日,開放高中以下境外生(含陸生)可返臺。

然而,在疫情爆發的這段期間,以外交公務、商務履約,或是其他經特別許可的境外人士(包括移工)並未被政府禁止,仍可在取得我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函後來臺。而政府亦在6月29日,進一步開放參加國際會議及商展、度假打工、實習代訓、尋職等境外人士憑相關文件,向駐外館處申請特許來臺。

由前述政策脈絡可見,首先,政府將具有我國學籍、來臺「就學」的境外生返臺順序,排在外交公務、商務履約、移工、參加國際會議及商展、度假打工、實習代訓、尋職等境外人士之後,其考量標準為何?令人不解。境外生因而被建構為非我族類,不需被理解、重視的「他者」。

其次,進一步分析政府鬆綁境外生返臺措施,可看出政府是以「持居留證與否」及「疫情風險程度」作為判斷開放與否的標準;但此一決策卻對陸生因我國法律規定屬「停留」身份,原本就不具申請「居留證」資格的事實刻意忽視不提。換言之,政府透過推動看似「客觀合理」、實則無視陸生在權益方面與其他境外生有基本差異的政策,一次又一次的將陸生從境外學生群體中切割開來,對陸生進行更深一層的「身份區隔」與「特別對待」。在此情況下,陸生成為境外生此一「他者」族群中的「他者」,其原先就相對不利的處境,以及因「身份」而來的差異對待,也再次被加深、強化。而這樣的政策思維,在當年「陸生納健保」政策中已顯現(請參考筆者文稿[1]),如今仍舊未變。

兩岸問題六十年難解,不該由陸生概括承擔

在8月5日教育部政策急轉彎、排除陸生的過程中,先是教育部表示政策轉向的原因是陸委會「兩岸考量」,引發陸委會不滿,最後演變為教育部與陸委會互批,反而使得陸生多年來所背負的政治重擔,赤裸裸的被揭露、呈現。

兩岸分治六十多年來,面對兩岸關係的現實與未來,暫未能有一致想法,兩岸官方互動氛圍亦起起伏伏。而如此複雜、六十多年來兩岸官方都難以解決的兩岸問題,又怎能以陸生作為籌碼,由陸生概括承擔?


[1]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204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呂秀蓮:兩岸開打,Are you ready?
香港普篩全民化,台灣在混什麼?
面對人口「生不如死」 善用第三人口紅利
馬英九正在為中共對台「以戰逼降」鋪路
拜託不要再問國防部長「臺灣可以撐多久」了!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