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件事讓台灣人越生越少,2021年新生兒數難破16萬,

新冠疫情延燒將近兩年,原本以為民眾因疫情多半時間待在家中,有助於提高生育率,但根據統計,結果卻不如預期,包括台灣、日本、韓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出現了新生兒人數比去年減少的狀況。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台灣,今年的出生人數恐怕會不足16萬人,不但創下歷年來的新低點,更擔心明年因為是虎年,會不會雪上加霜,讓出生率降得更低。

 

10大原因,臺灣人不想生

中國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在疫情期間,根據統計調查資料顯示,臺灣人不想生育的原因有10點,最多人擔心的是買不起房子無法孩子一個家,再來是因低薪怕養不起小孩,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以及沒時間照顧小孩、健康狀況的考量(不孕)、生育津貼補助太少、不喜歡喜小孩、享受兩人世界、更重視自己的工作,最後是擔心找不到安心的保母或幼兒園。

 

有些是受到大環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有些則是個人因素,其中的健康狀況考量(不孕)是調查多年來,首次上榜的議題,至於生育津貼補助太少這一點,則政府在今年7月1日起開始補助生殖醫學,期望可因此提高國人的生育意願。

 

關於生育規劃,不同年齡層狀況不一樣

張帆指出,然而擔心健康狀況考量,有就是不孕的問題,其實因為台灣社會普遍晚婚的結果,有這個問題的民眾越來越多。從台灣女性結婚年齡30歲開始,一直到40歲、50歲,想要生育卻遇到難受孕的人並不少,因此,不同的年齡層對於生育規劃應該要有不同的做法。

以30歲的族群來說,要先透過檢查了解不孕的風險,包括要做婚後孕前的健康檢查、掌握家族史和風險因子、女性要檢側卵巢功能如AMH檢測、男性則要做精液的檢查,若是沒有避孕達一年卻遲遲沒有懷孕,就要盡速就醫找出原因來。

 

進入高齡備孕階段,盡速求診專科醫師

到了35歲的門檻,因為已經屬於懷孕高齡族群,若有懷孕計畫盡早資訊不孕專科醫師,也不需要等一年,若無避孕半年仍未懷孕,就得就醫諮詢;另外,建議要全面篩檢生育能力,甚至可以從簡單的輔助治療,像是量基礎體溫、口服排卵藥物或人工授精等方式,尋求生機。

 

張帆進一步說明,如果40歲才結婚,又有孕育下一代的規劃,除了全面篩檢生育能力之外,也不用等了,就直接找醫師做評估,助孕的話,可以直接進入懷孕機率比較大的試管嬰兒療程。另外,因為母體年紀較長,因此,健康風險一定要掌握好,胎兒的健康也要特別把關。

7月1日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

臺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指出,為了搶救台灣的生育率,同時也補助想生的民眾,政府從今年7月1日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的補助方案,一般夫妻第一次申請,每次補助上限10萬;再次申請,每次補助上限6萬元;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每次補助上限維持15萬元。

 

至於哪些人有資格聲請呢?只要夫妻中有一人為中華民國國籍,加上妻子年齡未滿45歲且具不孕症診斷證明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不孕症標準來看,小於35歲的男女,未採取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達一年無懷孕;大於35歲男女,未採取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半年無懷孕;以及已知有不孕症危險因子,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生直系統先天疾病…者,都屬於不孕的範圍。

 

破解人工生殖迷思

除了上述符合不孕症試管嬰兒的補助方案的資格之外,民眾想知道的還有哪裡可以聲請補助?一定要是夫妻才能聲請嗎?聲請之前需要做哪些檢查?甚至是之前做過試管嬰兒失敗後,還可以聲請補助嗎?等問題。

 

何信頤表示,目前通過國民健康署許可的人工生殖機構有93家,皆可提供民眾生殖醫療服務,並可代為聲請補助。聲請資格除了要有中華民國的國籍外,也要是合法的夫妻;另外,常做的檢查包括血液荷爾蒙檢測、精液檢測、超音波檢查、內視鏡檢查以及輸卵管的攝影等,最後,不管是第幾胎都可以聲請。

延伸閱讀:

做試管嬰兒生寶寶,中醫靠這種方式來提升成功率

每6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 不孕症治療常見問題Q&A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宜蘭86師生確認食物中毒 疑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累到爆肝了!出現2症狀別再拖 醫:致死率超高
36歲女腎臟移植後懷孕 定期產檢順利自然產
你習慣記錄情緒嗎?研究:練習感恩有助減少憂鬱
雙胞胎進行12周實驗 「一人吃素一人吃肉」結果超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