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暨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

(記者卓羽榛宜蘭報導)宜蘭縣政府今(27)日辦理111年「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暨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頒授認定證書予Bakan Nawi彭秋玉藝師、林烈輝藝師、林烈旗藝師、李阿質藝師及陳李美娘藝師等5位文化資產保存者。5位藝師分別演示苧麻纖維捻線、銅鑼十六音階敲奏著名臺語老歌《雨夜花》及北管戲曲《天水關-出師表》,在與會貴賓及親友團的熱烈掌聲與喝采中,展現宜蘭傳統藝術傳承發展的生命力。

文化局表示,民國1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大幅修訂公布實施以來,宜蘭縣政府分別於110年登錄認定傳統工藝「泰雅族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保存者Bakan Nawi彭秋玉藝師;111年登錄認定傳統工藝「製鑼工藝」及保存技術「製鑼技術」保存者林烈輝、林烈旗藝師,及登錄認定李阿質、陳李美娘藝師為傳統表演藝術「北管戲曲」保存者,內容包含本縣原住民重要傳統文化、享譽海內外的「林午銅鑼」及全國僅存的職業北管劇團,為宜蘭在「文化立縣」的工作成果上,再次寫下歷史新頁。

「我的織布技法源自於部落,希望透過傳承、公開紀錄,讓後進都能跟著一起學習!」Bakan Nawi彭秋玉藝師表示,泰雅族南澳群的傳統織布,取材製作及題材發想,均充分表現宜蘭原鄉的山地氣候與自然環境特色,期待大家透過織布工藝一同瞭解南澳泰雅文化的迷人之處。

已有70餘年歷史、傳承至第2代的「林午銅鑼」藝師林烈輝及林烈旗,承襲父親林午的製鑼工藝,不僅父、子先後獲得「國家薪傳獎」的殊榮,近年更將傳統工藝結合現代使用需求,為「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及「蘭陽戲劇團」等知名表演團體製作專用鑼,並積極參與社區、學校的教育推廣及文創活動,竭心盡力發揚傳統文化。

「是大家的肯定與支持,讓我繼續傳承北管。」、「我是藝師,北管需要我的付出,我就會持續指導學生,讓藝生得到真傳。」李阿質及陳李美娘藝師,均為國家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北管戲曲」保存團體「漢陽北管劇團」的資深演員及指導老師,二位保存者上承日治時期亂彈戲精華,參與早期戲劇興盛時代的演出及經營,更積極投入後期戲劇教學與藝生傳習,也表示今後一定會繼續努力傳承北管文化。
宜蘭縣政府指出,無形文化資產是臺灣歷史的根基,也是族群文化及傳統社會美學的價值所在。5位藝師投入畢生心力並精進專業,對於宜蘭的傳統文化保存與教育推廣貢獻卓著,藉由今日的授證典禮,致上誠摯敬意與感謝。為支持本縣無形文化資產及技術保存工作,縣府未來將持續連結各公、私部門,規劃更妥適的保存、傳習及展演資源,要提供藝師們繼續發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