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購物是什麼?購物車不停添加、吃泡麵也要埋單和精神疾病有關?衝動控制障礙該怎麼辦?

雙11購物節強勢來襲,網路上各種下殺優惠、打到骨折的折扣,讓許多腦波弱、剁手黨,有「強迫性購物」傾向的人失控狂買,等月底接到信用卡帳單,又陷入懊悔的循環。究竟強迫性購物是什麼?為何精神科醫師提醒要注意?快跟著Yahoo奇摩新聞,一起來認識強迫性購物,叮嚀自己也提醒家人,別讓購物成為人生的悲劇。(更新日期:11月10日)

強迫性購物嚴重的話,不僅傷荷包,還可能導致家庭破裂、人際關係不佳,需要多加留意。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強迫性購物嚴重的話,不僅傷荷包,還可能導致家庭破裂、人際關係不佳,需要多加留意。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強迫性購物是什麼?

多數人購物是因為物品的價值與效用,雖然也會受到促銷活動的影響,但屬於短暫、偶一為之的情形,懂得踩煞車,購物也在合理範圍內。而容易衝動「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的人,購物可能是為了緩解壓力、得到社會認可,並提升自我形象,一旦衝動來襲就開啟買不停的開關,成為一種長期且持續性的行為模式。

隨著消費形態轉變,電視、網路購物、信用卡、線上支付等興起後,購物狂們對外界的誘惑更加難以招架。此時,購物舉動變成一種行為成癮,變本加厲地大肆採購,超出自身經濟能力,也衍生出卡債、家庭破裂、人際關係等諸多問題,造成嚴重的心理、社會與經濟危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鍾安妮指出,即便強迫性購物尚未納入正式的精神疾病,但可歸類在衝動控制疾患(或稱衝動控制障礙),與行為成癮本質上相似,需要注意。

延伸閱讀》1111都還沒到,就已經開始買了,3原因讓你成為購物狂,透過就醫治療可解決

強迫性購物原因有哪些?

目前導致強迫性購物的原因尚未定論,可能來自缺乏自信、心理成癮等,推測原因包含:

  • 衝動購物:是最常見的形態,因為理性思考能力較差,容易被誘惑、受行銷手法影響,買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

  • 雙相情緒障礙症(躁鬱症):病患發作時情緒易高亢,可能誇大妄想,自覺能力很強等,此時就容易衝動購物。

  • 強迫症:部分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購買行為,如果不購物,就會感到焦慮。

  • 逃避現實:類似上癮,這類型的人往往因為沒有其他快樂或成就感來源,必須不斷購物,促使腦內產生多巴胺,讓自己感到開心。

  • 社會比較:通常與缺乏自信,或者同儕比較心態有關。

  • 報復心態:例如先生出軌,妻子拚命購物花錢,希望讓伴侶有心痛的感覺。

衝動購物時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衝動購物與腦波一點關係也沒有,其實是大腦中的依核、腦島和前額葉皮質在運作」。

  • 依核:負責產生愉悅感,偵測對一件事物的渴望程度。許多包裝與設計,如裝潢、氣味、音樂、商品擺設等,都能刺激依核處於興奮狀態,讓人誤以為非常渴望眼前看到的商品,提高消費購物的可能性。

  • 腦島:發出訊號,提醒可能破財、不要消費、產生嫌惡的感覺。

  • 前額葉皮質:依核、腦島交互作用後,前額葉皮質負責最終判斷、下決定。

衝動購物誰是高風險族群?

  • 女性:曾有研究顯示,購物狂盛行率為2%至8%,其中約80%至95%為女性。一般認為,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女性比較浪漫,許多商品能展示女性魅力,當心情不好或對生活不滿時,便會藉由購買服飾、化妝品等行為來滿足自己,以擺脫不愉快的感覺或虛空、自卑的心理。

  • 青春期:依核、腦島與大腦的邊緣系統(情緒系統)連結,容易受情緒系統干擾,前額葉皮質則負責理性決策。由於青春期的情緒系統很強勢、前額葉大腦相對弱勢,相對容易衝動購物。

  • 財力有餘裕的退休族:部分中高齡族群,容易掉入電視購物的陷阱,加上理性大腦的功能下降、欠缺進一步思考,可能出現衝動購物。

強迫性購物症狀有哪些?

  • 家裡總有許多未拆封的商品。

  • 買的很多東西都不適用,購買原因僅僅是便宜。

  • 心情不好就購物。

  • 購物時特別興奮。

  • 買完東西感到懊悔。

  • 隱瞞自己的購物習慣,不看電子對帳單,也不允許別人看。

  • 不買東西就會焦慮。

  • 購買情況超出經濟能力負擔,例如刷爆多張信用卡。

鍾安妮醫師提到,強迫性購物的認知行為表現,會有兩個層面。一開始是「正增強」,也就是購物當下會有愉悅、放鬆的感覺;接著是「負增強」,開心的比例下降,反而發現自己「不買會不舒服」,一直想著購物這件事,意即所謂的成癮。

值得注意的是,強迫性購物常與其他情緒疾患共病,像是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或其他行為成癮等,有些人還會合併囤積症。強迫性購物可能對生活造成巨大影響,要是親友出現異常「爆買」,很可能是求救訊號,請多關懷並適時引導就醫。

強迫性購物如何自我檢測?

有購物行為困擾者,可參考學者Gilles Valence等人提出的「強迫性購物量表」自我評估,但仍建議與醫師當面會談。

  • 當我有錢時,我忍不住要花掉一些或全部。

  • 我經常沒計畫性地買一些看到的東西,只是因為覺得必須擁有它。

  • 對我而言,購物是一種面對生活壓力和放鬆的方式。

  • 我有時覺得內心有一股力量逼著自己去購物。

  • 有時候,我有著強烈的欲望想要買東西。

  • 有時候,我買了一件商品後會感到內疚,因為那似乎不合理。

  • 有些東西買了之後,我不會給任何人看,因為擔心別人會認為我浪費錢。

  • 我常常有一股無法解釋的衝動或是突發的欲望,就是要去買東西。

  • 我到購物中心時,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想進商店裡買點東西。

  • 我經常購買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明知自己的錢所剩無幾。

  • 我喜歡花錢。

請依據你對各題的同意程度,填上適合選項,A強烈同意、B有些同意、C不同意也不反對、D有些反對、E強烈反對。計分方式則為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

各選項加總後,若得分達36分(含)以上,你可能有強迫購買行為;36分以下,則表示沒有太多強迫性購物的行為,但不代表沒有衝動購物或不理性消費的情形。

強迫性購物怎麼改善?

  • 遠離高危險情境:例如不打開購物頻道、遠離周年慶。

  • 詳細思考想要或需要:將想買的物品列出,註明規格、價錢,並分析是「想要」還是「需要」。

  • 保管信用卡:刷信用卡購物的罪惡感會降低,購物會比較沒有節制,建議以現金購物,不要輕易使用信用卡。

  • 交出財政大權:讓家人掌管金錢,限量供應每周花費。

  • 降低刷卡額度:請銀行降低信用卡的額度。

  • 諮詢及認知行為治療:就醫治療之外,也可按照醫師評估,輔以藥物的治療。

  • 發展興趣愛好:有意識地發展新的興趣愛好,來替代購物行為。

延伸閱讀》1111購物節廣告狂打,這個特價、那個限量,不買難受、買了後悔怎麼辦?精神科醫師教您避免購物失控8招

實習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