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慈濟歷史上的今天

慈濟協助菲律賓獨魯萬的鄉親,從海燕風災後再站起,也重新修築了心靈堡壘「聖嬰教堂」,無私的大愛跨越宗教,更跨越時空的阻隔。像是在2018年,就協助馬來西亞一名惡性皮膚纖維瘤的個案,跨海到花慈治療,四個月的時間,獲得重生。

●2020年12月24日 長照金點英雄獎

2020年12月24日,花蓮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個案管理師曾玉玲,榮獲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第六屆社區金點獎「長期照顧服務組金點英雄獎」。

花慈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 曾玉玲:「只有兩件事情是不能等,一個就是行善,另外一個就是行孝,所以其實我們就是在做這兩件事情,我可以把我的專業,是可以幫助到失智症的家庭,對我來說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

曾玉玲2002即到輕安居任職,至今已在花慈服務20年,面對失智患者與家屬,度過這段摸索的過程。院方安排出遊時,她化為導遊小姐。

失智照護網絡的建立,在於一顆關懷的心。

●2018年12月24日 惡性皮膚纖維瘤跨海求醫

2018年12月24日,馬來西亞柔佛州,鄭女士罹患惡性皮膚纖維肉瘤,深受臉部巨大腫瘤所苦,在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及家人陪同下,至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陳培榕:「這麼大一個的地步是,應該是文獻上我也沒看過這樣子,在術中的時候,你除了說邊緣必須拿乾淨之外,最主要是這麼巨大的腫瘤,出血的狀況有時候是很難控制的。」

皮膚纖維肉瘤一路延伸到頸部,壓迫左眼失明,前後歷經七次手術,摘除近兩公斤巨大腫瘤,還要還給這位勇敢媽媽應有的容顏。

花蓮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李俊達:「移植皮瓣,顯微手術其實都非常成功,後面幾次的修飾手術,當然是,就是說讓整個外觀整個眼皮的功能更好。」

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跨海求醫的旅程,圓滿畫下句點。

鄭女士的母親:「現在她還會笑,那次還沒動手術,不要講話的,現在看到了很高興。」

隔年2019年4月,院方送上蛋糕,祝福鄭女士出院重生。

馬來西亞醫療個案 鄭女士:「重生了,如果沒有他們的話,我就不在這世界上了。」

●2014年12月24日 聖嬰教堂重建首次彌撒

2014年12月24日,慈濟協助在海燕颱風中受損的菲律賓獨魯萬市聖嬰教堂重建,風災後一年完工,本日慈濟志工應邀參與,教堂啟用後首次彌撒,並獲頒感謝牌。

菲律賓民眾 多明格:「海燕風災的時候,我看到這個教堂破損了,我的孩子帶我到馬尼拉避難,現在看到這裡重建得很好,我很感動。」

萊特省大主教 ARCHBISHOP JOHN DU:「慈濟的證嚴法師說,獨魯萬大多數是天主教徒,他們需要信仰和心靈依靠,尤其是在大災難的時候,你們的教堂應該盡快重建。」

接下感謝狀的志工,感受到的是宗教和諧與尊重。

時任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 李偉嵩:「這麼壯觀這麼莊嚴,心裡很興奮,祝福他們,有一個好的地方,可以有心靈的依靠。」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家庭常備藥夠用就好 柔性勸說限量購買
明華園邁向百年 翻新經典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