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種樹「易製造臭氧」!環境部點名建議少種 學者:本末倒置

環境部點名15樹種「異戊二烯」排放率高,易衍生臭氧,影響空氣品質,建議各單位盡量避免種植,圖為魚池鄉肖楠造林景觀。(圖/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點名15樹種「異戊二烯」排放率高,易衍生臭氧,影響空氣品質,建議各單位盡量避免種植,圖為魚池鄉肖楠造林景觀。(圖/報系資料照)

[周刊王CTWANT] 環境部近期點名台灣肖楠等15樹種「異戊二烯」排放率高,易衍生臭氧,影響空氣品質,建議各單位新植樹盡量避免,不過林業學者指出,異戊二烯是芬多精的一種,即使會產生臭氧,濃度極低,沒有危險性,批評環境部本末倒置,應多去關注人為汙染物的排放。環境部回應,近期會找相關學者、專家討論是否要調整清單內容。

環境部委託成功大學教授回顧文獻,整理出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建議各單位新種植樹時,建議避免選擇,包含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王升陽指出,異戊二烯是芬多精的一種,也是植物的正常排放物,功用是增強自身抗熱能力,即使易與氮氧化物反應產生臭氧,但濃度極低,根本沒有危險性,何況環境部只是根據文獻回顧資料,就粗糙列出清單,完全沒有測量樹種的異戊二烯排放率,清單準確性有待商榷。

王升陽強調,植物釋放的異戊二烯遠比人為活動產生的汙染物少,也很難被準確捕捉跟分析,環境部不該本末倒置,限制種植樹種,而是要關注如何減少人為汙染物的排放。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解釋,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經陽光照射,便會產生臭氧,造成空氣汙染,其中異戊二烯就是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之一,因臭氧的減量趨勢沒有PM2.5(細懸浮微粒)明顯,才委託大學文獻回顧,這15個樹種,僅供各部會參考,不具強制性,也不是公告。

農業部林保署表示,環境部委託的研究方法與引用文獻,可能尚有探討之處,將再洽詢林業試驗所提供專業科學意見並向環境部表達,近期也會規畫邀集學者、專家及林業試驗所進行專業討論,有結論後,將周知相關機構及社會大眾。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寵物店老闆壓力大亡 施工方喊「大家放鞭炮慶祝」!嘴賤語錄全被挖出
女兒帶LV包去上學!幼兒園急傳訊「最好還是別」 媽媽超不爽:老師管太寬
內湖寵物店老闆輕生「2F屋主還原始末」 她曝跟老闆僅見面一次被痛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