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1包小薯 罹癌風險高500倍

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油炸別多吃,根據台大公衛院最新研究發現,油炸食物中恐炸出丙烯醯胺的致癌物,研究團隊從 66名沒抽菸的受試者尿液發現高含量的丙烯醯胺,並推測尿液中的丙烯醯胺多來自平時飲食。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年輕人不論零食、正餐都喜愛薯條、洋芋片等高溫油炸食物,但台大公衛院研究團隊最新研究卻指出,從尿液中檢測到的丙烯醯胺代謝物證實會對基因造成損害,也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更由動物實驗中得知對年輕人有著更嚴重的傷害。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吳焜裕表示,世衛組織建議為每日成人的丙烯醯胺暴露量是 1微克,假設每公克薯條含 1ppm丙烯醯胺, 60公斤的成人每日長期吃 60公克的薯條(約小包薯條)的量,罹癌的風險就會提高 500倍。
研究團隊指出,過去的動物實驗中,已證實丙烯醯氨會誘發基因的傷害,也更容易累積「年輕老鼠」的睪丸中,顯示丙烯醯氨對年輕老鼠風險比較高。研究團隊利用儀器分析尿液中基因傷害的數據,再比較分析國內抽菸者 30位與不抽菸者 33位的尿液中傷害指數,同時分析尿液樣本中丙烯醯氨硫醚氨酸 (AAMA)評估研究對象丙烯醯氨的攝取量,發現就算不抽菸、也可能因常吃高溫油炸的食品,尿液含「丙烯醯胺」的濃度等同有抽菸的人。
學者除了建議國人少吃高溫油炸食品外,也建議從事規律運動以及正常的作息,以減少基因被破壞降低致癌風險;另外也呼籲政府,制訂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管制標準,才能維護全體國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