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來 聯邦執法單位抄沒逾100億元加密貨幣

聯邦執法當局與加密貨幣交換所、區塊鏈分析公司合作,2021年11月破獲華裔男子詹姆斯.鍾(James Zhong)2012年盜走5萬比特幣、犯案當時值約60萬元案件;國稅局表示,聯邦執法單位過去兩年抄沒價值逾100億元的加密貨幣,現有技術等於粉碎加密貨幣號稱能保證的交易匿名、安全。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詹姆斯.鍾2012年22歲,還在喬治亞大學讀電腦科學,一天登入自己「絲路」(Silk Road)帳號,湊巧碰上軟體漏洞,雙敲一下滑鼠,很震驚地發現竟然容許他提領比自己所存還要多一倍的比特幣。

聯邦檢方提供給法院的文件指出,鍾第一次盜領成功後,馬上創設多個新帳號,幾個小時內就偷了5萬比特幣,當時價值約60萬元。

一年後,聯邦官方以犯罪為由關閉了絲路,抄沒保存交易紀錄的電腦。那些紀錄一開始沒揭露詹姆斯.鍾的犯罪行逕。當局也還沒熟稔如何追蹤躲在區塊鏈錢包地址後的人與團體。區塊鏈錢包是由字母及數字組成,用以匿名收授加密貨幣。這套系統的基本特色,就在它能給用戶的隱私。

詹姆斯.鍾把偷來的比特幣由甲帳戶搬到乙帳戶達八年,以掩飾自己行蹤。到2021年末,火熱的加密市場已把他那批比特幣的價值,抬高到34億元。他還住在喬治亞州雅典市(Athens)不起眼的房子裡,穿短褲T恤。只是他在喬州也有湖濱車道大宅、藍寶堅尼跑車及售價15萬元的特斯拉車。

2021年11月,聯邦幹員持搜索令上門,叫詹姆斯.鍾大吃一驚,而且找到藏在地下室地板的保險櫃、浴室裡的爆火花桶,從中起出數位鑰匙,找到他的加密貨幣財富。詹姆斯.鍾向電信詐欺認罪,檢方向他求處的刑期不到兩年。

聯邦檢警調已刺穿區塊鏈交易的遮罩,詹姆斯.鍾只是規格最高的案例之一。民間及官方調查員現已可辨認出錢包地址,找出與其相關的恐怖分子、毒販、洗錢業者及數位犯罪分子;照理來說,他們都該匿名。

執法官署與加密貨幣交換所、區塊鏈分析公司合作,已經把早先偵辦取得的數據集纂起來,包括這起絲路的案子,而描繪出橫跨全世界犯罪網絡的加貨幣交易流動。國稅局指出,過去兩年中,美國已抄沒價值100億元以上的數位貨幣,實質上就是追著錢,成功起訴犯人。

官方不必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發傳票,只需端詳區塊鏈,就能即時取得金錢路徑的快照。畢竟每筆交易都永久儲存在區塊鏈的線上帳簿,公開周知。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州觸媒轉化器竊案 3年飆9386.36% 全美第一
華郵:洩密文件揭露「台灣空防薄弱 難敵中國空襲」
ADU貸款 聯邦住宅署考慮背書 盼增加建量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