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萬青少年曾受網路霸凌 15%不敢說

根據董氏基金會2021年「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網路霸凌及憂鬱情緒現況調查」,全台每100位青少年就有超過2人曾遭受網路霸凌,其中高達15%選擇不求助他人。專家提醒,網路霸凌不會造成外在傷害,卻可能讓孩子陷入情緒壓力而出現行為改變,家長和同儕應主動覺察,幫助受霸凌者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遠距教學成為學習常態,青少年接觸電腦和網路的機會大增,網路霸凌事件也伴隨而生。林口長庚醫院心智科兼任醫師吳佑佑指出,傳統霸凌面對的是肢體和言語上的惡意,而網路霸凌雖然沒有身體接觸,但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各式訊息可能被加油添醋,帶來更深遠的心理傷害,使得霸凌行為更難以被糾正或制止。

董氏基金會2021年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調查,共回收2607份有效問卷,結果發現2.5%青少年曾經被網路霸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雖然2.5%看起來不多,但如果以全台110學年度國高中職學生數(117.3萬人)換算,全台有2.9萬名青少年曾經被網路霸凌。

葉雅馨說明,曾經遭受網路霸凌的青少年中,高達15%選擇不求助他人,因為「覺得不是嚴重問題」,或是「覺得自己可以處理」、「擔心引來更多問題」;另有35.5%選擇先向同學、朋友求助或訴說,母親占23.0%、父親占9.6%,僅少數求助老師和學校輔導室。

吳佑佑提醒,有時孩子不敢求助,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行為上的改變,例如睡眠情況差、早上賴床沒精神、沒胃口,一旦出現生理改變,都值得探討和觀察。

葉雅馨指出,家長及師長應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網路素養,提升孩子的同理心、設下界線遠離該情境,並教導孩子勇於開口求助。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則提醒,無論加害人或受害人都經常沒有察覺,都亟需旁人協助他們停止霸凌或對外求助,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正視網路霸凌問題。